回到頂端
|||
熱門: 照明商店 mlb 文化幣

日本災後教育:音樂、運動與復育 日本311受創學校多方振作

立報/本報訊 2013.04.09 00:00
■宋竑廣日本311震災後2年,災區受創的學校陸續進行重建工作。由於地震與海嘯的強烈威力,以及因此帶來的喪親悲劇,對學校的硬體與人心造成深重的打擊,然而在教員、學生與社會團體等努力之下,不少學校或者發揮己身長處,或者聯合在地社群,並利用外界的捐助,儘可能讓學生恢復正常的校園生活,甚至進一步成為災區復興的力量之一。從東北地區為主要報導對象的河北新報,及各學校官網的日記等可以看到,災後各校如何重新站起。仙台市中野小學,311當時海嘯來襲時師生群與居民100人左右躲到屋頂避難,學校建築全體受到損傷,所有小學生幾乎都失去自家住宅或親友,而現在為了鼓舞自己與災民的重建意志,他們修復在海嘯中毀損的傳統和太鼓,讓學生在綜合學習時間中打奏;該校還特地請來民族歌舞團,伴隨著傳統的「鹿舞」、「舞獅」,和同學的演奏唱和,用樂舞找回笑容。防災有經驗 設專門網站同樣失去所有硬體建築的仙台市愛宕中學,目前只能在組合屋學校上課與活動,能利用的空間大幅縮小,但學校仍盡力協調學生,擠出場地給棒球、足球、運動社團活動,校長強調,年輕有體力的中學生,在災難時非常有幫助,尤其在地居民多數屬老人的情況下特別珍貴,他最近在觀賞著名的山形藏光樹冰時,聽到民眾說:「這些雪冰對稻作是十分重要的,將化作恩惠的水。」期許全校能勇於面對嚴酷的大自然。仙台市將監小學,受損的校舍即將補修完工,走過災難之後,該校和許多學校一樣,設立防災專門網站,除了設立校內的防災體制,防災總計劃與各年度計劃、研習等等之外,特別宣傳非常時期的放學應變手冊,區分一定震度以上以下情形,提醒學生與家長避難時需有備用方案:「用mail連絡不到學校時可能是電力中斷,還是要回學校來。」並教大家利用災難時留言電話專線,可錄音與讀取特定留言,便於確認彼此狀況。宮城縣七濱中學,在校舍損毀後不得不借其他學區的學校上課,為了解決到長距離通學問題,台灣有廠商支援了登山腳踏車,而失去電腦教室之後,則用平板電腦代替;最近,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大使訪問該校,除了給予支持鼓勵之外,雙方並交流語言、歷史、文化,大使說:「能從這樣的災難中振作的日本人,是值得世界級的尊敬的。」生態與生命 帶來新希望位於田園與街區之中的仙台市岡田小學,儘管校舍在海嘯時不至滅頂毀損,但附近許多住宅跟田地仍然遭殃,形成學生家裡跟農耕者皆受難的局面,為此該校訂了「岡田校學復興計劃」,其下有3項子計劃,分別是兔子計劃、稻田魚計劃、向日葵計劃,兔子計劃是讓學生透過和兔子的接觸,緩和災後慌張的心情,充分感受生命的重要;稻田魚(青鱂),是指耐鹽性的青鱂魚的復育,為當地生態盡一份心力,向日葵計劃是藉由種植向日葵綠化環境,並把這些充滿朝氣的花朵贈給附近社區與組合屋的人們,鼓勵他人與自己。跟許多受災學校一樣,已經離開原校地到他處上課的名取市立閖上小學,官網首頁是一張張被輪播著的海嘯前學校照片,可見師生們對原校舍的不捨;災難當時,黑海一般的海嘯奔來,還有居民看到龍捲風,讓許多逃到3樓以上才僥倖存活的人們心有餘悸,如今311屆滿2週年,校長回顧道,現在學校已一如往常地舉辦開學典禮、運動會、畢業旅行等活動,學生們每天上課唸書的樣子彷彿若無其事,我們不會忘記世上所有的人給的幫助,將會以不認輸的心志持續生活。外界援助為災民帶來溫暖要能從災後走出,除了學校自身的努力,外界的援助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讓學生銘感五內,例如專門協助受災生的若草緞帶基金官網,羅列了許多學生的感謝心得。岩手縣陸前高田市的高中生A寫道,不可置信的311震災,讓他的生活為之一變,不僅失去家園,連悔恨和悲傷的心情都感受不到,哭都哭不出來,這樣的悲劇,讓他只是懷疑是不是夢,是不是時間旅行之類的異狀,無法接受現實。在這樣心冷的現實中,A最想持續的事情的是打棒球,儘管失去一切,失去打棒球的球具、時間等餘裕,他還是覺得內心深處有某個地方是無法割捨這項興趣的,而幫助這樣的自己的,便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溫暖的賑災工作,於是,對棒球的感情再次沸騰,感覺看得到災後的希望。A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災後重新和朋友一起打棒球的日子,感謝大家,雖然我只是一個人,但以後會盡全力回報大家給我的恩情。」同樣出身自陸前高田市、在醫護學校就讀的B,別有一番受災心思。311震災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心境變化,在知道父親受災亡故後,他再也不對任何人的去世感到驚訝,即便在知道祖母同樣因此亡故時,也沒有太大的感覺,不覺得死亡很可怕,不過,這樣淡然的心境,他希望能夠貢獻給放棄急救、走入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的安寧照顧病人:「或許,要能夠幫助病人迎接死亡,習慣死亡是必要的修養。」能讓末期病人得到最妥善照顧的看護師,是他最想從事的工作。相對於安寧照顧,B第二想做的工作是助產。陸前高田市沒有婦產科,要生產得到隔壁縣市的醫院,用時速60公里的時速開車要開30分鐘才能到,他想,這對孕婦而言是不小的負擔,於是希望家鄉可以是個讓孕婦安心生產的城鎮。少子化的現在,對於懷孕、生產有經驗的人越來越少,為此感到不安的孕婦可能會越來越多,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有助於生命誕生的人。「安寧照顧和助產,或許是極端不同的兩種工作,可是不論哪一種,都是生命的歷程,我想要成為能夠處理生存議題的護士,為此準備大學考試。」儘管有這些正向的例子,大體而言災區還是處於慘霧之中。震災屆滿2週年,河北新報和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發表一項民調,以沿岸12市町的1,150名災民為調查對象,發現受災者的身心比起一年前並沒有改善,甚至感到更大的壓力。除身心壓力外,以生活充實度等計算的「生活復興積分」,和之前的調查也沒有什麼變化,大半原因來自於不適應組合屋、身體健康、收入等方面的子項目得分不高。輻射污染威脅從未消失另外,一直都被災民擔心的輻射污染問題,最近也有新的負面消息。2月初,日本各媒體紛紛報導,在福島縣所做的健康調查中,新增兩名18歲以下的甲狀腺癌確診病例,連同去年9月發現的一人共計3人,另外還有7人有罹患同樣癌症的風險,需要繼續追查,當時福島縣立大學鈴木真一教授,以車諾比核災最快也要4到5年才會出現甲狀腺癌為由否定因果關係。不過民間團體「福島集體疏散官司」指出,官方學者山下俊一在災前的演講表示,兒童的甲狀腺癌,一般要1百萬人才有1人,而距離車諾比核電廠有150公里遠的哥梅利地區,在核災後隔年即增加4倍。上述重建中的學校,有不少因為轉學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就讀人數減少1到3成,同時因為輻污學童避難、移居等民間行動仍然持續中,反應出有別於在地重建的面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