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談新結構經濟 林毅夫舉台灣例

中央商情網/ 2013.04.06 00:00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博鰲2013年4月6日電)前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今天表示,台灣過去不抄襲歐美國家的經濟路線,如今看來反倒有成就,這就是新結構經濟學的產生背景:把自己的強項做大做強。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預計7、8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林毅夫下午以「新結構經濟學」為題,舉台灣為例做了以上闡述。

林毅夫說,二次世界大戰後,只有兩個經濟體從低收入、走向中等收入後進展到高收入國家,「一個是我出生的地方台灣」、一是韓國。

當初台、韓的發展政策,林毅夫認為在當時都被視為是錯誤的;現在看來,台灣過去不採取歐美主流國家的模式,反倒有所成就,這就是新結構經濟學的背景。

林毅夫說,新結構經濟學強調的是「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也就是不照已開發國家的發展背景依樣畫葫蘆,而是開發中國家先把自己的強項做大做強。

經過34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林毅夫認為和過去的經濟發展條件已截然不同,過去大陸發展的要素稟賦是廉價勞力,但現在勞動成本已大大提升,走向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

但他仍認為大陸發展模式要靠投資,除硬體建設外還有軟體,也就是投資在勞動力附加價值的提升上。

外界有聲音認為,大陸2008年因應國際金融危機推出人民幣4兆元刺激計畫,造成基礎建設過剩。

不過林毅夫說,以大陸高速公路發展為例,現有9萬6000多公里,總里程數和美國相當,但若看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地鐵或交通建設,仍會發現有改善與新建空間,「我還是認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投資還是重要的,消費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馬車。」

林毅夫強調,投資不是只有硬體建設,還有人力素質的提升。他認為,大陸的經濟發展,必須投資在勞動水準不斷提高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產業技術必須不斷升級,才能從開發中國家變成已開發國家。

他說,中國未來20年要維持每年8%的經濟成長率,就必須維持持續不斷的改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