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生髮型 由誰決定?

立報/本報訊 2013.04.01 00:00
學生心中的吾髮吾添 師長眼中的無法無天學生髮型 由誰決定?【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頭髮留這麼長,要當流氓嗎?」「染大紅頭髮,你是櫻木花道還是要去拍片?」不少支持髮禁者認為,學生的髮型不應太作怪,才有「學生的樣子」,有些學校則將學生服儀視為不可挑戰的傳統。教育部2005年宣布解除髮禁,禁止學校檢查學生髮型,仍有不少私立學校堅持規定學生頭髮長度、造型。計較頭髮長短的學校,往往過度拘泥規定,要求學生遵循,不願承認每個學生本來就都不一樣,髮型和思想一樣,有圓有扁,想要與眾不同,本是人之常情。人本基金會30日舉辦人本青少年論壇,以「我的髮型,誰決定?」為題。人本青少年基地館長江思妤帶領現場學生從支持與反對髮禁的立場,深入討論。江思妤認為,多數學生因在校受委屈、不被理解,在多重情緒影響下,較容易有情緒性字眼,要先聽孩子說話,讓孩子們說出內心感受,一面倒責備或訓話,無法解決問題。會場中有10個學生,8個高中生、2個國中生就髮禁議題交換意見。學生提到,學校規定不能染髮、男生頭髮不得過鬢角、女生須綁頭髮、染燙者不得上台領獎、違規者會被老師懲罰或愛校服務。一位高中生曾質疑,為何染燙者無法上台領獎,學校回覆:「校園是品德教育的基礎,染髮有礙觀瞻。」該名學生進一步追問:「但老師和教官們也有染髮,為什麼學生就不行?」結果學生被記了一小過,理由是「與教官頂嘴」。反髮禁:造型是自我創造力的訓練另一名高中生也說,學校髮禁相當嚴苛,根本不甩教育部規定,頭髮長度若超過規定,必須接受「愛校服務」,從打掃、幫老師倒水、聽訓1小時等,有時還要寫反省表,內容需符合教官和老師的思維。他舉例,曾有一學期檢查未過,被叫去罰站並寫反省表,表格內有個「檢討與反省」的欄目,只因為寫了「我沒有錯」,結果懲罰時間從一週變成一個月。支持髮禁的人認為,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時,髮禁能使學生專注於課業。也有另一種說法指出,髮禁的強制力與清朝的「留髮不留頭」為同一概念,髮禁支持者的主張通常與權威有所關。對此,學生們回應,教育應更注重頭皮底下的東西,且造型是一種自我創造力的訓練,自己有權利決定自己頭髮的樣子,每個人的樣子不同,適合的髮型不同,且目前也沒有實質證據證明髮禁有助於學業。挺髮禁:染燙傷身體、學習會分心老師們要求禁髮的理由有哪些?學生們列出以下幾點:學生要有學生樣、讀書比在乎頭髮重要、染劑會得膀胱癌、看起來像流氓、威脅記警告等。一名高中生說,「學生樣」的定義相當模糊,很難用一致的標準來評斷,世俗刻板印象認為學生就該乖乖聽老師的話,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學生只能默默接受。一名支持髮禁的高中生認為,適時管制比較好。他以班上同學為例,有人為了保持帥氣髮型,頭髮稍有亂翹就得花10幾分鐘整理,幾乎每節課都在照鏡子、問隔壁同學頭髮有沒有歪掉,「如果將這些時間拿來背單字或讀書,是不是更好?」另一名高中生也說,真正用心向學的學生,不會在意外界管他的髮型,學生的身分就是學生,重點在於讀書,解除髮禁後,就真的比較會讀書?他很懷疑。每個人對於髮禁解除與否,有不同論點。江思妤呼籲學生,若遇到不合理、不合法的狀況,應尋求協助,隱忍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學生要學會與他人「溝通」,溝通前要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推斷對方可能會有的問題,心平氣和的對談才不會造成互罵,這是年輕人迫切需要學習的能力。■「我的髮型,誰決定?」開放的公立學校與嚴格的私立學校立場都是為學生著想,認為青春期頭皮毛囊敏感,不染、不燙可確保頭皮健康。然而立意良善的師長們,卻看不到青少年頭皮下的心思,為什麼這樣打扮?對外表的自我認同是什麼?沒有理解,一味以保護之名行使權威,只會關上彼此的溝通管道,逼迫青少年要不選擇突圍,或是乾脆投降。(圖/姜林佑、楊萬雲 文/姜林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