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迷走地圖:關注WTO加強版:TPP(一)

立報/本報訊 2013.04.01 00:00
■向紅岩過去1年來,政府高層總稱唯有TIFA復談,台灣才能與美洽談FTA及TPP,如此台灣才能免於在這一波國際經濟結盟中被邊緣化。姑不論本月TIFA復談後,台灣去年主動在美牛案退讓,換來的仍不過是空歡喜一場。更值得深究的是,台灣近幾年來普遍瀰漫著簽署FTA即海闊天空的迷思,顯示對自由化的誤解。

全球這50年來不斷進行多邊、雙邊貿易談判,且屢屢觸礁,均一再證明自由化創造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衝擊,是以各國無不卯足力量在談判桌上爭取自由化的調控權。不參與區域整合固然是危機,但台灣在沒有明確的經濟戰略下,看到東協加三就緊張,看到美國推動TPP又深恐被邊緣化,每每急於想參與區域整合,殊不知凌亂倉促的自由化反將置國家經濟於更惡劣的險境。

國家的經濟戰略,原指將經濟視為本國與貿易對手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及利益的相互爭奪,若只是為了追求經濟成長的國內政策,根本不配稱為戰略。批判重商主義的主流派經濟學者認為自由市場不需要國家戰略,主張自由貿易對本國或貿易對手國具有互惠效果。但實際上,即使賣方國賺錢,買方國獲取消費效用,雙方貿易也未必平等互惠。因為雙方交易財貨的性質與市場結構,極有可能會使國力強弱關係發生質變,促成其中一方產生權力。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交易的財貨本身具有「戰略物資」特殊屬性時,如糧食穀物、石油、稀土等,足以讓主要生產國或主要消費國掌握價格的支配權力,進而成為打擊他國經濟的政治支配力。

根據經濟部網站公布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內部報告,台灣加入TPP,對稻穀、米及製粉、屠宰生肉、肉類製品、乳製品、糖等均會造成衝擊。然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於立院報告時卻強調,即便農業將蒙受損失,加入TPP對我國GDP仍利大於弊,言下之意似指犧牲農業也在所不惜,與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林芳正接受NHK電視專訪時表示若稻米等關鍵農產品利益沒有獲得保障,會立即離開談判桌,可謂大相逕庭。

從經濟數據來看,農業僅佔日本總勞動人口不到4%、GDP佔比僅1%;何以日本將之視為談判的優先考量利害項目?那是因為日本深知貿易戰略的本質,了解農業貿易不能將「輸出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與「輸入高必需性的糧食、穀物飼料、蔬菜種子」等同視之,尤其在氣候變遷與水資源枯竭等全球性風險持續加深的趨勢下,貿然對美國擴大輸入戰略性農產品,將會使日本農業更加脆弱,令其對美經貿結構變成單方面的依存關係,而備受美國華府政治集團「國際穀物大商社(MAJOR)」的侵略宰制。(自由撰稿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