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諾獎得主康納曼:公投題目可操控結果

自由時報/ 2013.04.01 00:00
政策涉利益衝突 應先各方對談

〔自由時報記者羅倩宜、李欣芳、彭顯鈞/台北報導〕馬政府支持續建核四,卻推動停建核四公投,屢被環團與在野黨批評充滿政治算計與權謀。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Kahneman)昨天指出,公投很容易被操縱,問題的設計往往會使得結果不一樣;像類似核四這種利益衝突的公共政策,在決策形成的早期,就應該邀集各方理性坐下來對談。

康納曼受遠見雜誌邀請,來台與馬英九總統對談。康納曼是公共事務領域的知名學者,他表示,核四是台灣的政策議題,他以外國人的身分沒有任何立場,只能就決策過程來討論。

馬:廢核交公投 全民承擔責任

馬總統回應指出,政府的立場最終仍是達到非核家園,至於逐步廢核或立即廢核交由公投決定,目的是讓全民了解廢核與否的挑戰和代價,責任由全體承擔。透過公投也可加強審議式民主,提升公共決策品質。

綠營:馬想藉高門檻 續建核四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康納曼的見解與民進黨先前的看法不謀而合,馬政府是藉由是否支持停建核四的公投題目在操弄公投;馬總統與江揆跳過社會的對話與溝通,直接訴諸公投,是要藉公投不易過關的高門檻,取得繼續興建核四的藉口。

環團:資訊不全 公投易生對立

環團也對馬政府拋出停建核四公投多所質疑,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代表陳藹玲昨與馬總統座談時也提及,由於目前相關資訊不完整,牽涉公投命題和門檻問題,若現在採行公投可能產生無法預料的後果,並會發生社會對立,希望政府在考量社會成本的情況下,能否再多加設想。

對於公投問題,康納曼指出,公投當然是決定政策的一種方式,不過它很容易被操縱,這已經成為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領域的重要課題。他表示,公投的結果往往是看問題怎麼設計,預設命題不容易推翻。

康納曼說,同樣的議題,用不同的公投命題呈現,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也就是看你怎麼去「框問題(framing of the questions)」。設定命題的人鎖定一個原則,投票者很難背離這個原則,因此他說:「我對公投有疑慮(I have my doubts on referendum)。」康納曼強調,公投雖是民主的體現,但運用時要很小心。

康納曼表示,類似核四這種經濟與環保對立的議題,無所不在,這是一種利益的衝突。衝突的解決要靠協商,重點是協商各方能不能彼此信任,有沒有善意。

他舉例,如果政府讓環保人士也參與,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可以使得環保團體或民眾對核四的恐懼減輕。但這必須在政策形成初期就做,否則一旦面對媒體及公眾力量的反撲,要解決衝突就更困難了。

康納曼強調,像核四這樣攸關各方利益的公共政策,主政者必須小心選擇決策方式,讓民眾覺得沒有被冒犯,而且有受到公平的對待。另外,他認為,縱然有科學的事證,但民眾相不相信是另一回事,因此政府在提出科學數據時,還是要懂得如何與百姓溝通,才有助於決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