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同志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社科尚無定論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3.03.28 00:00
新頭殼newtalk 2013.03.28 洪聖斐‧鄭凱榕/綜合報導

美國最高法院27日針對同性戀婚姻進行聽證,其中一個議題成為焦點:「孩童由同性戀家長養育成人,會受到什麼影響?」目前社會科學尚無定論。

同性戀婚姻在美國也是相當新的現象。麻州在2004年成為是第一個允許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州,此後陸續有幾個州和華盛頓特區讓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有35個州禁止同性戀婚姻。

社會科學有關同性戀雙親對子女的影響,也是在1980年代和90年代才開始的。因為這類的家庭不多,大部分的研究所採用的樣本數都很少。

進行相關的研究專家普遍認為,雙親的性取向對於子女在學校的表現、認知和情緒發展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真正重要的因素,是親子關係的品質,以及家庭經濟環境。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學教授席格爾(Benjamin Siegel)指出,相關研究中做得最好的,是1986年起的國家縱向女性戀家庭研究。這個研究調查了154位藉由人工授精而懷孕的同性戀母親。最近針對這些人的孩子中78位的觀察發現,這些孩子過得很好,甚至比其他一般家庭長大的孩子更好。

反對同性戀婚姻的人認為,學術界現在就想下結論未免太早了。反對者引述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教授雷格訥拉斯(Mark Regnerus)的最新研究發現,指出被同性戀者養大的人較易淪落到靠救濟金生活或經歷性虐待。雷格訥拉斯受到不少抨擊,但反同性戀婚姻者認為他的研究發現至少提醒世人對於有待深入研究的主題,最好謹慎一點。

傳統基金會內政政策研究部主任馬歇爾(Jennifer Marshall)指出,社會科學過去數十年以來證明的是,在父母親養育下成長的小孩表現得最好。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在同性戀雙親養育下的孩童也是一樣。人們有理由相信,不同的家庭結構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俄亥俄州槌球場市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按美國在臺協會之翻譯)的社會學教授布朗(Susan Brown)則指出,數十年來的研究的確證實雙親帶大的孩子是比單親或收養家庭帶大的孩子表現好一點,但同性戀家長帶大的孩子在統計上看起來也沒有比較差。

今年年初金球獎頒發終身成就獎給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她在正式場合首度公開出櫃,並謝謝一雙寶貝兒子們。茱蒂佛斯特用「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來形容她和前愛侶以及一雙兒子所共同建立的家庭。

茱蒂佛斯特是這麼對他們說,「謝謝你,辛。我真以我們的摩登家庭為榮,查理與契,他們是我繼續呼吸存活的原因。我的血與靈魂。我的男孩們,假如你不知道,這首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你們而做的。」

茱蒂佛斯特最後以「我想被看見、被深深理解,還有不要那麼孤單」結語,點出了人性共通不變的渴望與不朽的價值。或許社會科學仍爭論不休,但親人間的愛是永恆。

(影片說明:茱蒂佛斯特獲得2013年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感言,文章引述的講話內容開始於4分46秒。影片來源:NBC。)[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2013/03/28/34962.html]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