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又是美壓力!馬別蹈美牛覆轍

中時電子報/仇佩芬/新聞分析 2013.03.27 00:00
這下很多事似乎有了答案。台灣爭論自家的能源政策,美國商會跳出來質疑台灣是否有條件廢核;政府明明不願停建核四,卻提不出清晰有力的續建理由;執政黨一邊堅稱核四是高度專業議題,一邊又堅持以公投讓「全民共同承擔責任」。原來背後又是馬政府顧忌斷了美國每年數百億的進帳,會動搖國家安全和台美關係。

台灣現役及興建中的核電廠,關鍵技術、核心機組和鈾燃料來自美國,在能源及環境科學領域早已不是秘密。不過如果一旦這成為台灣難以廢核的理由,恐怕無論挺核或反核的人都不是滋味。

這段時間以來,儘管核四爭議仍然摻雜了政治鬥爭的異音,但也讓外界開始關心核安的效能和核災的風險、學習廢核的得失和替代的可能、了解其他國家的核能政策和台灣的能源選項。台灣社會總算開始以個人利弊和國家未來的角度思考核能政策。

但無論有人能證明台灣的核安作為能夠降低風險,或說服眾人沒有核電也不影響生活品質,都比不上藏在政府抽屜裡的美國因素。當核四續建與否的關鍵在於奇異、西屋和貝泰的生意,在於美國每年數百億的進帳。而美國的商業利益,又化為馬政府口中無法拒絕的「國家安全和戰略考量」,所謂能源政策、所謂核電安全,不過是引上帝發笑的無意義討論。

美牛進口事件教會台灣社會一件事:唯有政府向人民開誠佈公,說明決策背後承擔的壓力,才可能獲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無論台美貿易的商品是牛肉還是鈾,台灣人民很清楚馬政府難以輕易向美國說不。核四議題的背後有外交考量,必須包括在廢核成本和台灣安全的整體思考中,馬政府更無權向人民隱暪。

狼狽過了美牛關卡,馬政府該學到教訓:只有誠實面對人民的理性判斷,才可能贏得人民的信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