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衝突與合作:由中美關係看民共互動

美麗島電子報/陳先才 2013.03.22 00:00
自1979年美國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以來,無論是共和黨執政,還是民主黨當家,美國對華政策長期以來大體上維持了某種交往與圍堵的平衡策略。儘管美中利益存在很大的衝突,但雙方卻總能鬥而不破,能夠長期維持某種相對穩定的、向前發展關係,實屬不易。而反觀民進黨與大陸的關係,長期以來一直無法建立起真正的互信。從中美互動看民共關係的可取之處在於,相較於民共的矛盾與衝突,中美的衝突與紛爭,無論是範疇還是深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導致這種情形出現的深層原因就在於民進黨的思維認知出現很大的問題。美中兩國都是世界性大國,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不可謂不複雜,不激烈,但雙方卻能把握一個基本的度,就是雙方對這種衝突的基本態度有某種共同的交集。中美關係的本質到底是合作大於衝突,還是衝突大於合作,即是合作下的衝突,還是衝突下的合作?邏輯思維不同,選擇自然不同。如果雙方視衝突重於合作,則雙方最終連基本的合作也無法順利展開;如果視合作重於衝突,則雙方就可能在合作中化解掉一些衝突與紛爭,共同推動雙方關係向前發展。

而民進黨長期以來對兩岸關係的基本認知,就是始終認定雙方的關係在本質上是衝突的,不可調和的,或者說雙方的衝突遠大於合作。即使民進黨礙於經濟發展及交流壓力,不得不與大陸開展一些交流,但在骨子裏也認定這種交流只是一時的,是策略性的,並非主觀的期待。從此種思維認知出發,民進黨必然對兩岸交流與合作持懷疑與悲觀的態度,甚至是抵制的態度,當然更不可能去積極推動兩岸的合作。因為在其認知思維中,早已認定這種合作與交流對其利益有損害,其意願當然不高。在這種情形下,不管是執政時期還是在野時期,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心態自然表現出強烈的對抗性一面。

這裏就涉及到如何看待兩岸關係本質的問題。不可否認,如同中美關係一般,兩岸關係中既存在衝突的一面,更存在合作的一面。民進黨從自身狹隘的立場和思維出發,過分強調兩岸利益衝突的一面,它只看到兩岸爭奪與零和博奕的競爭關係,而沒有看到兩岸合作能夠開創雙贏甚至多贏之前景。

當前民進黨內部此種氣氛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性改變,儘管民進黨內部開始有一些人強調要加強對兩岸關係的瞭解,要調整對大陸的思維認知,但畢竟此種聲音在黨內並不占多數,這種狀況與發展趨勢對民進黨而言,並非是一樁好事。

民進黨作為臺灣地區的主要政黨之一,其目標當然是要取得執政權,是要為臺灣民眾和社會謀取更大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歸根到底就是體現為和平與發展。但無論是和平利益還是發展利益,臺灣都不可能完全憑其一已之力能夠取得,都始終離不開大陸的配合與奧援。因此,如果民進黨總是從負面的、衝突的思維來看待兩岸關係,總是用對抗的心態來行事,不但無法取信於大陸,則只會使兩岸關係陷於動盪與衝突的境地,這對於其重返執政的企圖,抑或是未來執政後的施政作為,都將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

事實上,民進黨完全可以從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互動博奕中尋求經驗,獲得啟示,而不是始終在自我設限的封閉思維中不能自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