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何止食記,何止回憶!

立報/本報訊 2013.03.21 00:00
■蕭旭智這是一本日文出版中文譯作,一個離家千哩的台灣女兒的味覺記憶與日本媽媽的手藝味道。首先他不是作為一個作家來書寫,所以我們看不見、聽不到那雕琢的筆法和世故食客的挑剔,反而聞到小兒女的溫柔、細細咀嚼著充滿母性的親情和回味某種在父執輩生活裡熟悉的台灣味。網路上恁多的食記,多得讓人不知道是自己走錯店家、舌頭壞了,還是食不知味。食物的美味與否的確沒有普世標準可以評斷,但是如果可以從關於食物的文字中感受到文學、歷史、美感與經驗,那就是作者與他所經驗的世界之間的對話豐富得讓我們喙飽目睭枵。不僅如此,辛永清女士的文字,還讓我覺得感動,想回家。辛永清女士從薑汁燒雞講轉大人的小男小女的尷尬,什錦全家福大麵說父親與女兒的愛,安福龍蝦談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離鄉離婚。或者,從過年過節的豐盛道出異地生活,沒有後續年菜的前菜:紅燒牛肉,從台灣查某人殺雞的毅然果決突然跳回血液料理的生熟文明。童年時期,外婆、媽媽、阿姨們圍著老水井殺雞放血燙水拔毛做米血糕的畫面與氣味,又浮現眼前。一如書中所說,外婆坐在板凳上,雙腳夾著雞,一刀劃破雞脖子,雞血泌泌地流入裝糯米的鋁盆,正港台灣味就在那無情的不矯飾之中。我最喜歡談全豬內臟料理的這一章,內臟料理在她筆下,完全擺脫腥羶臭的刻板印象,原來不入流的豬內臟,在個人記憶與集體文化的深處,用粗鄙的生命力當作支點舉起了高價的內臟料理。找家切仔擔、叫個黑白切、當個台灣人,又何妨。辛永清女士從日本東京回想台灣的一個老城生活的食物經驗,因為幼年與中年,日本與臺灣,未婚與離婚,特定時空的距離,產生了某種陌生感,而這種陌生感造成了美味的記憶與淡淡哀傷的生命情調。分離變成了故事的核心,變成了她描摹自己身影的最沉重片刻。思念讓人們展開了翅翼,卻墜落最深的回憶谷底。書名: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作者:辛永清譯者:劉姿君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2012/1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