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我們看清朝的歷史,清朝其實是一個比中國各朝代來講,是一個有為的朝代,至少比明朝都有為,特別是清朝初期。中國現在的版圖範圍就是清朝初期確定下來的。現在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清朝對台灣的態度是認為台灣是化外之地,無所謂,甲午戰敗,所以就把台灣給割讓了。這是一個普遍誤解。怎麼說呢?鄭成功把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一直到康熙22年,被清朝統一了。統一以後,當然清朝早期那個年代,還有海盜的問題,也為了防止反抗勢力,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禁止福建的老百姓到台灣去移民的。但是,這樣講不等於說清朝政府對台灣就不夠重視或者怎麼樣,不能夠簡單這樣講。我在台灣時,就特別到台灣的一些古蹟去看看。新竹市有個城隍廟,城隍廟旁有一個夜市,這個夜市挺興旺的,我念清華大學時,就很有名了,到現在還是很有名的。現在大陸上的遊客去台灣,很多都要到新竹城隍廟夜市去逛逛。這個城隍廟呢,我那回去看了以後才知道,它的歷史都有200多年了,裡面有一個光緒皇帝頒的大匾,寫著「金門保障」,是光緒皇帝親筆寫的。後來,我到了台南的「全台首學」,俗稱孔子廟的地方。台南是台灣開始有科舉的地方,像北京的國子監那樣的。古代讀書人都拜孔子,裡面有一個個清朝皇帝頒的匾額,除了順治之外,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每個皇帝都給頒了匾,宣統的沒有,宣統三年就滅亡了。當地的館長說中國有兩個地方,皇帝都給題字、頒了匾,一個就是他們這裡,還有一處就是曲阜的孔子廟。中國古代孔子的地位很高,皇帝下來就是孔子了。清朝除了順治,宣統之外,康熙以後的皇帝都給題匾,夠榮幸了。還有一處是延平郡王祠,俗稱鄭成功廟的地方。鄭成功家族滅亡以後,是當地人對鄭成功懷念的祠堂。到了清朝同治年間,沈葆楨意識到日本人對台灣有野心,那時還發生有中法戰爭,所以沈葆楨就給同治皇帝寫了一封奏摺,意思是要把當地一般老百姓拜鄭成功的那個祠堂變成一個正式的,官方認定的祠堂,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延平郡王祠。沈葆楨還引用了康熙皇帝一句話,說「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說鄭成功不是他的亂臣賊子,是明室的遺臣。所以說,康熙皇帝非常有政治的眼光和氣度。沈葆楨給同治皇帝寫了這奏摺,引用康熙的這句話,是希望朝廷能給鄭成功一個定位,把這個地方建為一個正式的祠堂。這個奏摺是同治13年10月寫的,也沒幾個月同治就去世了。光緒一上台,就在光緒元年的2月給沈葆楨一個回覆了,同意他這個做法,而且還頒了「忠節」的諡號給鄭成功。所以,看來非常清楚,清朝對台灣的經營是非常用心的,天下公文一大堆,排到你這裡,要排多久啊!但是,朝廷馬上給沈葆楨辦了。今天,光緒的那個聖旨還掛在祠堂的屋頂上面。台南還有一個赤崁樓,最早是荷蘭人建的一個小城堡。乾隆53年立了9個碑,滿文、漢文成對的,怎麼少一個呢?就在承德避暑山莊那裡。當時,台灣有林爽文的叛亂,乾隆給平了,碑文就記述這個事情。為什麼一塊放台灣,一塊放承德呢?乾隆就是告訴他的列祖列宗,說這個事情辦完了,已經妥當了。乾隆把它看成是一個大事情,不是一般的小事情,所以,一個碑在台南,一個碑在承德。另外,台灣有一個地方叫嘉義,嘉義這個名字是誰定的?是乾隆給定的。以前,台灣的地名都很土,都是當地的方言,像什麼諸羅(諧音豬玀),很難聽的,沒有文化。後來當地出了林爽文事件以後,乾隆說當地人真有義氣,不投降給林爽文,而是忠於朝廷,於是給取名叫嘉義,嘉勉其忠義,所以叫嘉義。這是嘉義這個地名的由來。台灣鹿港還有一個媽祖廟,也有乾隆給題字的匾,這個廟旁至今還有一個「官員到此處下馬」的立碑。我在大陸也走了很多地方,我也很喜歡看一些古蹟,但地方上的古蹟很少有皇帝的頒匾,中國地方那麼大,這如何的可能!就是一些很有名的古蹟,也絕少能得到皇帝的頒匾。台灣遠在天邊,像新竹、鹿港這樣的小地方,很不起眼的一個廟宇也能得到皇帝的頒匾,自然說明了清朝對經營台灣的用心和重視。========================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