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我會發生腦中風嗎?眼睛動脈血流可揭密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3.03.21 00:00

腦中風高居國人大十死因第三名,在日本也排名第四大死因,最近日本衛生單位還發出「中風七大症狀」的自我檢測法提醒民眾,三軍總醫院的研究更發現,腦中風可以經由眼睛動脈血流得到早期偵測。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任彭家勛表示,台灣腦中風主要是以阻塞型為主,約佔所有中風患者的七到八成,阻塞型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菸等,這些因子會導致血管硬化,並進而引發腦血管阻塞的危險。特別是頭頸部動脈血管的硬化狹窄,常是大血管阻塞型中風的主因。

不過要進行頸動脈是否狹窄的檢測,傳統的腦血管攝影至今仍被公認是檢測的「黃金標準」,不過要進行頸動脈的腦血管攝影,則必須採取侵犯性伸入動脈血管內檢測的危險,雖然現在也可以利用腦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以及頭部核磁共振血管攝影(MRA)檢查替代,但是有暴露放射線的風險,價錢也很昂貴,準確度也不如腦血管攝影檢查。

彭家勛表示,三總的研究團隊發現,腦中風患者除了頸動脈以外,也有其他部位血管阻塞的狀況可供參考,在2006年到2012年間,他們以在該院進行血管超音波檢查的9千多人的檢驗結果發現,如果有腦部重度狹窄的患者,除了合併有頸動脈狹窄外,內頸動脈嚴重狹窄者也約有34%有眼動脈逆流的代償現象,而且這類患者若發生腦中風,恢復狀況也較差。

日前三總就收治一位62歲男性,因發生反覆性頭暈及步態不穩,至神經內科門診求診,經頸部腦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右側內頸動脈已有高達85%的狹窄,應證發現他合併有右眼動脈逆流的現象。顯示透過眼動脈的流向,有助於醫師預測腦部動脈血流狀況,以及腦中風預後。

由於眼底動脈血流的檢測相對來說簡單,而且不具侵犯性,檢測費用相對非常低廉,彭家勛建議,有血管硬化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進行頸動脈及眼底超音波篩檢,兩種超音波的檢測都頗為安全且非侵入性,能及早發現是否已經出現頸部動脈重度狹窄,以及眼動脈逆流現象,及早治療並預防血管阻塞的風險,幫患者遠離腦中風的威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