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1月境外基金單月激增千億 總規模達2.79兆元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3.03.15 00:00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1月份境外基金規模達2.79兆元,單月激增1012億元,是近30個月來最大單月規模成長。進一步觀察,國人持有平衡型基金單月成長25.84%,增幅居各類型基金之冠,目前規模達696億元,顯示風險屬性高於債券但低於股票的平衡型產品,成為國人資產配置的新寵。另外,高收債與新興債的熱度也未減,單月分別增加366億與328億元。

摩根投信產品投資部副總劉玲君指出,隨著全球景氣復甦、領先指標好轉,市場資金動向也開始出現變化,但投資人風險意識仍高,因此並未出現全面轉進股市現象。觀察近半年平衡基金規模成長38%,甚至高於高收益債基金的24%,已反應越來越多資金轉進平衡型產品「試水溫」。

劉玲君進一步分析,兼具股、債配置的平衡型基金,向來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產品。近來市面上出現的「多重資產」的平衡基金,除了股債外,更納入REITs與可轉債,等於涵蓋股息、債息、房息等多元收益來源。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奈爾‧納托(Neill Nuttall)表示,追求收益不應侷限於傳統的股債配置,應加入各種資產配置。以REITs為例,僅管難免受房地產週期影響,但租金收益穩定且可隨物價調整,加上部分抗通膨概念,建議可適度納入資產配置中。

至於可轉換債券,是買公司債再附贈一個股票選擇權,在景氣不好時,可獲得公司債固定收益,景氣攀升時,可轉債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納托強調,金融海嘯後景氣周期急遽縮短,資產輪轉趨勢鮮明,投資人得保持更高度的投資彈性,充分利用各種投資工具,活化資產以增加多重收益來源。

債券部分,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王華謙表示,由於投資債券的回收現金流相對確定,因此較不易出現整體性大泡沫現象。觀察過去15年來的資金流向與報酬表現可發現債市都相對股市亮眼。

王華謙分析,主要是因為經濟增長減緩、通膨降低與人口老化。由於全球經濟減緩,降低對企業獲利增長的想像空間。此外,通膨減緩降低了投資人對通膨貼水要求,而漸成態勢的高齡化現象也是提高對固定收益產品的誘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