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質量皆不足 印度教育仍貧乏

立報/本報訊 2013.03.12 00:00
【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隨著經濟蓬勃發展,印度不再被認為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然而,社會中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使得許多兒童無法接受教育。女孩受教育 普遍不被支持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在米娜(Meena,化名)走路上學的途中,不時會有男孩偷握她的手,對她喊著:「親親我!」當這些年紀較長的男孩騷擾她時,米娜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她知道父母會責備她,像是她鼓勵那些男孩這麼做。她是對的。當米娜的父母發現這件事之後,他們會禁止她再去上學,擔心如果她遭到性侵犯,會影響家庭的「榮譽」。他們計畫要把16歲的米娜嫁出去。古拉法夏(Gulafsha)比較幸運。她的母親堅持要她成為一名醫生。但是,她就讀的學校,一班有70名學生,而且老師常常不見蹤影。學校的飲水機流出的是髒水,所以學生得自己帶水來上課。「這幾年來,我都沒有在學校上過廁所,學校的廁所太爛了。」這名14歲的女孩表示,她母親每個月會省下9百盧比讓她請3個科目的家教補習,她不知道母親是如何辦到的。35歲的蘇門(Sumen),也在為兒子的未來奮鬥。她9歲的兒子有學習障礙,從兒子到達學齡之後,她每年都試著讓兒子去上學,但屢試屢敗。最後,當局同意她兒子能到校上課,但每週只有1天。從來沒上過學,擔任家務工的蘇門擔心,如果最後她必須自己在家裡教兒子,那該怎麼辦:「如果我沒辦法去讀書,我能為兒子做些什麼?」學生太多 老師缺席 設施有問題4年前,世界銀行將印度由「貧窮國家」升級為中等收入國家。現在這個國家有太空計畫、48名億萬富翁,並編列了援助預算。在2009年通過的教育權利法案(RTE)之下,所有6至14歲的兒童都能接受免費的義務教育;最新數據也顯示,印度小學的註冊率高達98%。但是,能上學是一件事,教育品質又是另一回事。樂施會印度分部的塔內加(Anjela Taneja)表示,印度的公立學校學生面臨許多問題,班級人數過多、教師缺席或精神狀態不佳都是常聽到的抱怨;這可能會讓家長認為,讓孩子繼續讀書一點也不值得。一項印度全國教師教育委員會2010年公布的報告估計,印度有120萬現任教師仍需通過RTE法案的教師要求;去年,在由近萬個非政府組織共同參加的RTE論壇上也發現,只有5%的印度公立學校符合RTE法案所設置的校園基礎設施規定。有40%以上的小學每個班級人數超過30人,而有60%的小學甚至沒有電力供給。■ 距離孟買190公里左右的浦那(Pune),某所學校的孩童在教室外玩耍,這間教室是用泥漿及舊水泥袋砌成,外牆再塗抹上一層牛糞,圖攝於2011年7月20日。(圖文/路透)2成教師未受過專業訓練RTE論壇也報導,根據官方數據,印度有21%的老師沒有接受過教師專業訓練。在這種艱困的求學環境之下,女孩和赤貧及障礙人士等弱勢族群是被犧牲的一群。雖然就讀小學的女孩人數和男孩人數大致相等,但是等到年紀稍長,性別鴻溝就會開始變大;越來越多年紀較大的女孩被迫中輟,幫助家中工作,或是嫁人。2008年印度的中輟學童中,有62%為女孩;15至24歲的文盲中,女孩佔了2/3。中輟的女孩有2/3來自最低種姓、部落社群和穆斯林社群,然而這些歷史上一直被壓迫的族群僅佔印度兒童的43%。塔內加表示,社區型的低預算私立學校打著讓如古拉法夏的母親等低收入家庭得到合宜教育的名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但這類學校並無法律可管,可能缺乏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和合適的基礎設施。曼達普卡達(Madanpur Khadar)是德里周邊一處2000年開始有居民進住的重置區,該區的14萬5千名住民大多是來自於被拆遷的貧民窟。但是Efrah(重新安置、學術暨健康發展計畫/Empowerment for Rehabilitation, Academic & Health)的塔庫爾(Alok Thakur)解釋,該區的設計只能容納6至7萬人。塔庫爾所屬的草根組織在德里幾個最貧窮的居住區推動社經發展計畫。他表示,該居住區的建築是磚造的,但有90%的住家裡沒有廁所,整體居住環境更是奇差無比。卡姆拉許(Kamlesh)一邊念著自己的證言,一邊發抖;麥克風將她顫抖的言語傳到台下。Efrah舉辦了一場公聽會,讓居民有機會發表對這塊新興住宅區的不滿,讓與會的專家委員會了解。這名35歲的母親正在發表她對當地教育的不滿。她在證言中表示,整個住宅區只有3所小學,學生人數分別是2,176人、1,148人和1,311人。但是分別只有33、14和20名教師。教育的質和量都不足。在其中1所小學裡,只有幾間教室裡提供課桌椅。在其他教室,女孩要坐在地上上課,把課本放在大腿上。有一些教室裡沒有老師;一個老師要負責3個班級。政治意願 袖手旁觀回到聽證會上,米娜所遭受到的那種騷擾,是居民的另一項擔憂。18歲的米娜克許(Meenakshi)說:「我們向警察抱怨我們所受到的騷擾,但是他們只站在一旁看女孩被別人調戲。」由26個非政府組織和教育團體所組成的「全球教育倡議」(Global Campaign for Education/GCE)希望各國能夠將至少6%的GDP投入於教育領域。塔內加表示,印度從1968年開始就承諾這麼做,但是投入金額從未超過GDP的4%,目前僅有全國GDP的3.7%。她認為,這是政治意願,而非資金短缺的問題。政治人物對改善公立學校沒有太大個人意願,因為他們不會把子女送進公立學校就讀。印度的教育改革一開始進步快速,但從2008年起開始停滯不前,有6千1百萬名孩子仍無法接受教育。此外,發展計畫的目標通常僅觀察有多少孩子進入學校,卻不在意孩子們在學校裡究竟學了什麼,這也是一大問題所在。來自達利(賤民)階級家庭的米娜,曾經夢想自己未來能夠當一名警察,或是成為一名教師。「我父母在幫我找對象了。」她憂心地表示:「他們說我可以結婚,然後繼續讀書。但我知道,一旦結婚之後,要去讀書就變得很困難。我的夢想就再也沒有實現的一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