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者:改善電力輸送 彌補核電比例

中央廣播電台/李憶璇 2013.03.09 00:00
全台廢核大遊行今天(9日)在北、中、南、東各地展開,反對核電的民眾走上街頭,表達訴求。對於台灣社會要求廢核的聲浪,核工領域專家認為現階段沒有廢核的本錢;但也有學者表示,如果能改善台灣的輸電效率,加上民眾共體時艱,應該能填補核能發電比例。

在日本發生福島事件後,關於台灣核電廠的存廢爭議便不斷升高,反核團體也在9日舉行全台大遊行。對於反核聲浪,核工領域專家表示,不管從經濟面或實質面來看,目前台灣恐怕無法立即廢核,而是應該從全面廢核改為逐步減核。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白寶實說:『(原音)核四蓋好商轉,一、二、三廠屆齡退休,等替代能源慢慢成熟,核四等40年之後也除役,那時候替代能源也成熟了,這樣核能也廢了,也不會造成經濟的崩潰,大家也能夠很安穩的度過能源轉換的過程,我覺得這樣可以兼顧。』

不過,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抱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核能發電目前佔台灣總發電量不到20%,如果能改善台灣的輸電效率,廢核不是問題。他說:『(原音)我們應該不會是很大的問題,譬如說輸電的效率可以提升。另外,我們現在有很多開發案,都不要去用中央供電,就是由大電廠輸送過去,中間就會有輸電效率的損失。』

凌永健說,如果台灣不再使用核電,只要全民共體時艱,以目前科技的發展,不難填補去除核能發電所留下的空間。他指出,許多國家正推動「區域能源」,就是將發電產生的電力、廢熱回收,目前北歐國家及日本都有類似的運用,台灣也可以考慮。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