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研究:手足爭吵 恐導致孩子憂鬱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2013.03.05 00:00

兄弟姊妹吵吵鬧鬧看似尋常,不過國外一項研究提出,若父母沒有適當處理,爭吵過程中個人空間和所有物常被侵犯者,容易產生焦慮和低自尊;沒有獲得平等與公道者,累積的無助感可能導致憂鬱情緒。

手足之間因為玩玩具產生爭吵看似尋常,不過國外一項研究提出,若父母沒有適當處理,累積的無助感可能導致憂鬱情緒。

這篇刊登在兒童發展( Child Development )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主題,是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團隊根據發表,針對145對歐裔的美國、中產階級的青少年,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

這些青少年的平均年齡為15和12歲,就可能發生衝突的不同議題給分,記錄爭吵的次數和緊張程度。研究將爭吵分為兩類:一是私人領域受到侵犯,一是公道和平等的衝突。結果發現,個人空間和所有物遭受侵犯者,有較多的焦慮和低自尊;而與平等與公道等議題有關的衝突,則會導致憂鬱情緒。

衛生署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指出,兒童或青少年爭吵的原因通常不外乎「物權」與「先後」兩大問題,雖然爭吵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但過程中常陷入誰贏誰輸的狀況,因而引發更多情緒,讓爭吵最終以無效又無奈的方式結束,若加上父母的處理不當,所累積的無助感,可能導致孩子的憂鬱情緒。

陳質采醫師提醒,父母處理孩子的爭吵時,不妨試著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共同訂定尋找合適的規則和解決方式,並協助孩子履行這些約定,才能讓孩子在爭吵過程中,學習整合不同意見的過程,而非僅止於爭論誰對誰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父母的處理態度很重要,尤其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情緒,以免自己也成孩子情緒憂鬱的來源。此外,現在家庭少子化,孩子即使沒有其他手足可爭吵,父母仍可能需處理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的衝突,需要更多的耐心聆聽與溝通協助。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74/1181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