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解決農民問題 孟國電台立大功

立報/本報訊 2013.02.28 00:00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英國《衛報》報導,在孟加拉首都達卡西北方3百公里處的查佩諾瓦布甘杰區(Chapai Nawabganj),農民們圍坐在納克領航中學(Nachol Pilot)的校園,聚精會神地聽著攜帶式收音機傳來的聲音。廣播節目裡的聲音是阿里(Kauser Ali)和卡馬考爾(Dhiren Karmakaur),他們的身分也是農民,在開場歡迎聽眾收聽《馬哈南達電台》(Radio Mahananda)的農業與生活(Krishi O Jibon)節目。主持人一開始先播放被當地稱為gambhira的流行音樂,這種音樂將方言與民俗歌曲融合再一起。接著,開始討論當地約5千名農民經常遇到的難題,譬如玉米蟲害等。主持人凱貝爾(Selim Kabir)也會在節目上促銷查佩諾瓦布甘杰區的農產品。Gambhira的歌曲在當地非常受歡迎,凱貝爾告訴記者:「gambhira道出農業的各種面向,所以我們用這種歌曲來貫穿節目,傳遞重要訊息,透過現場討論,可以務實地解決農業相關問題。」孟加拉發展的觸角,目前仍著重在工業中心,鮮少開發農業地區,即使有也是寥寥無幾。在大部分仰賴農業為生的地區,農民文盲比例超過5成。《馬哈南達電台》去年4月開播,現已成為農業地區不可或缺的溝通管道。建立農民交流平台孟加拉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土地遼闊,氣候變化引起的作物問題是一大挑戰。查佩諾瓦布甘杰區位於面積7,780平方公里的巴林德區(Barind),巴林德區人口稠密,每遇夏季就會乾旱數月,即使雨季也雨量不豐,不僅過度抽取地下水、土壤濕度不足,森林砍伐的問題也日益嚴重。為克服挑戰,政府推出農業資訊服務(AIS),在64個行政地區成立超過1千個農民社團,每個社團成員30至50人不等,目的是鼓勵定期交流以提高作物產量,以適應氣候變化之下的種植週期。現在,透過《馬哈南達電台》,政府的計畫成果開始發酵。總共有半徑17公里收音範圍的節目成了農民交流管道。不僅幫助偏遠社區的農民與聽眾分享自己的作物研究,更邀請農民到錄音室參與討論以培養其能力,推廣改良品種的作物,鼓勵使用有機肥,使用更少的水量灌溉和提高產量。農業與生活節目製作人莫因(Ahmed Moin)說:「我們節目中超過6成的內容關注農業發展,我們使用廣播傳遞,建立起克服作物障礙的能力意識。」協助提高農作量今年,為了回應眾多需求,《馬哈南達電台》開播了另一個節目,名為當月農業(A Masher Krishi),節目主軸在關注季節性的作物。電台執行長侯山(Hasib Hossain)說:「我們每天有7個小時的節目,查佩諾瓦布甘杰區是重要的農業區,我們為了當地農民設計這個節目。」廣播通常在下午3點播放,因為這個時間農民已經完成當日的工作,可聚集在一起收聽,節目中提供有趣的防蟲撇步或如何使用抗旱種子耕種。在這個地區,電視機是屬於奢華的家電設備,許多農民不識字,新聞或文宣品無法有效傳遞資訊,廣播節目則為農業社區提供了完美的途徑,而且用手機也可以聽收音機。當地農人拉曼(Habibur Rahman)是固定聽眾,他說:「我們透過廣播節目獲益,兩年前我的芥菜田遇到蟲害,後來尋求專家建議,節目中討論這個問題,上一季就成功躲過蟲害。」節目鼓勵農民參與,可以打電話或傳簡訊告訴電台,迴響非常熱烈。當地芒果研究機構的資深專家穆沙拉夫侯山(Mohammad Mosharaf Hossain)向記者表示:「近來我們和電台組成團隊,將我們的研究告訴聽眾,收到許多回應。」研究所開發出甜度較高的芒果品種,透過廣播傳出之後,占孟加拉9成芒果產量的查佩諾瓦布甘杰區,有數百平方公里芒果園即開始種植和收穫。農民可汗(Enayet Khan)說:「《馬哈南達電台》團結地方農民,扮演一個提升農產量的重要角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