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快快恢復「傳統美德」吧

立報/本報訊 2013.02.28 00:00
■宋竑廣後宮甄嬛傳的熱潮真的延燒全台啊(本文有透露劇情不喜慎入),還看到朋友幫他媽媽做了劇中的護甲。好的連續劇會帶動文化復興,之前大長今、醫道、商道、風中畫師等韓國古裝戲也是,讓觀眾認識韓國的各種文化,甚至跑到相關景點觀光;想到日本年年都有的大河劇,對於人們穿和服上街的風氣,應該也有不小的幫助吧。

是說古裝戲其實年年都有,唯有這一齣產生效應,大概在兼顧現代美感與考證之間做了好的取捨,我看到有人分析劇中服裝說,原不該讓寵妃穿著當時被認為卑賤的綠色,但總的來說,許多觀眾與節目製作人對於劇中華麗詳實的服裝表現大加肯定,想到台灣包括兒童節目在內的許多古裝戲頻頻出錯,像是秦朝人唸唐詩坐椅子,連課本知識都沒有,也不怕小孩考不好,家長們應該要抗議才是。

有些不屑看的網友看到女人鬥爭戲熱門起來好不憂心,覺得複製女人為情內鬥的刻板印象,一名網友說:「真不知道有什麼好為了一個男人(皇上)在那裡鬥來鬥去的。」其實劇中嬪妃多半不怎麼愛那男人(皇上),整天在擔心那男人愛不愛我的女人算少見,一如戲裡新引進的觀念「前朝後朝(後宮)緊密相依」,大家最要緊的是氏族榮華,鬥得好雞犬升天,鬥不好滿門抄斬,比起被勢利父母送進貴族學校、意欲嫁入豪門全家發財的流星花園女主角來得任重道遠多了。

女人的權謀和自省

這也是我喜歡這齣戲的原因。以前看後宮戲,總覺得層次不高、有些膩了;好一點的,像韓國古裝劇《明成皇后》,稍微把女人自身的權勢發展,跟後宮爭鬥連在一起,但手段技術水準不夠,連下咒這種蠢事都編得出來,不像是能運籌帷幄的大腦;甄嬛傳的層次就不同了,要考慮好多好多事情,下手的順序、輕重、連帶關係、收尾等,處處冷靜明智,一個環節沒掌握好就提早翻船了,大家都好聰明的來著,要我進去早就不知道死幾百回了。

就性別的角度,我覺得有意思、也是最喜歡的一段,是皇后害死皇上最愛的女人(皇后的姐姐)被抓包時,皇上罵她說:「是我要娶妳姐、要立妳姐的兒子當太子,妳為什麼不恨我?」皇后竟然回答,她太愛皇上了,她做不到,讚啊,要是更嗆一點更好;看了整齣戲皇后深沉的心機表現,我相信她要除掉皇上絕非難事,可惜就可惜在跟主題曲歌詞唱的「誰能過情關」一樣,沒做掉這個負心一去不復返的男人。

大家也知道元配鬥小三、女人為難女人的情節不管戲劇或現實早演爛了,以前我總以為背後不免有著弱弱相殘的現實,女人懼於男人權勢只好怪罪賤人勾引在先,但皇后不同,她有能力大開殺戒,妒恨其他女人之餘也知己恨己,「你以為臣妾不想恨你嗎?」「我最痛心的就是這不得已的(身為皇后的表面)賢惠」,為一己私慾犯罪很常見,但造業的同時知道自己也是禍根,就不是每個人都修行得到的慧性了。

召喚傳統新貌

就過去宮廷戲裡,為了情愛怨妒的鬥爭來說,甄嬛傳拉大了題目,但總歸是後宮裡的事,若是真正動到後朝,來演個有拿下天下野心的女人就更多元了,歷史上所謂後宮干政的女人也不少,大家都知道有個武則天,但即便武則天演再多遍,著墨於她政治手腕的部分不多,不像演柴契爾夫人的《鐵娘子》那樣,以個人政事為主軸。

以前上單兆榮老師的歷史課時,她比較了光緒皇帝推動的百日維新與慈禧太后主導的清末新政,就教育改革來說,光緒皇帝馬上就廢了科舉,不像慈禧是3年後才廢止,不至於讓苦讀寒窗多年的考生頓失所依,好歹有個緩衝跟轉型的時間,無怪乎前者遭到極大反對,可見一個人能干政掌政,絕非保守固有勢力等粗糙字眼足以形容,必有他的處事長處。

老實說前幾年對大陸宮廷戲已經失了興趣,沒料到甄嬛傳把後宮女人的格局放大,希望以後還能發展成處理國政為主;創作出具有啟發性的古代角色,對原本是架空小說的甄嬛傳來說,或許只是巧合,但有意為之的創作者大有人在,歌手中島美雪在90年代初時,有鑑於日本傳統女人的形象只有小女人,便重新詮釋日本古代神話中跳脫衣舞的女神,還有代表太陽的天照大神(女神);後者歌手中森明菜也異曲同工地唱過「女人原本是太陽」。

快快恢復這些個「傳統美德」吧,還有有的皇帝的同性情人沒演出來呢。

華視《後宮甄嬛傳》2012年5月4日舉辦影友見面會,女主角孫儷(右)1天內來回上海台北,與男主角陳建斌(左)會合,近距離與粉絲接觸。(圖文/中央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