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土地商品化 民團力爭生存權

立報/本報訊 2013.02.26 00:00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國際人權專家受邀來台,審查《兩公約》實行情況,26日進入第二天,處理居住權。會議前,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華光社區自救會、當代漂泊協會、台灣農村陣線等12個民間團體在場外集結,吶喊「政策迫遷、草菅人命」,將泥土往身上倒,象徵政府將台灣的土地商品化,等同踐踏人民的生存權。簽署公約 法令跟不上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志工陳虹穎指出,儘管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簽署《兩公約》,但國內相關法令未能與時俱進,尤其是台北市、新北市、高雄等地,處處都有居民遭到迫遷。她提到,「開發土地」聽起來似乎保障美好未來,卻是以金錢為出發點,政府利用大量容積獎勵圖利財團,更以土地徵收或土地重劃當手段,踐踏人民居住權,他們呼籲政府,在法令尚未符合《兩公約》之前,停止以不當手段強迫居民遷徙,保障人民居住自由。▲國際人權專家來台審查兩公約實行情況,26日華光社區、樂生等民間團體集結在會場外抗議,並將泥土往身上倒,批評政府將台灣土地商品化,如同踐踏人民的生存權。(圖文/楊萬雲)事實上,就在上周六,國際人權專家來台前夕,法務部無預警地對華光社區的違建戶展開第一波強制拆除作業。居民代表林雅琪提到,由於歷史複雜因素,許多民眾落腳華光社區,5、6年前開始,政府以侵佔國土為由,利用訴訟對付他們,甚至還向他們追討不當得利。部分居民不堪其擾,自行拆屋搬遷,至今仍有50戶沒能力搬離,政府沒提供任何安置補償,迫使他們流離失所。居民怒 沒協商就起訴菲律賓籍人權專家Virginia Bonoan Dandan詢問政府官員,華光社區和紹興社區居民被迫搬遷時,是否有相關政策因應。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解釋,華光社區的土地是國家財產,原屬職務宿舍,有些人已離開職務,政府本來就有權力收回。部分居民沒有土地所有權,卻在上頭蓋房子,等於是違建戶。針對此問題,政府曾和居民協調,倘若願意搬離者,不會提起訴訟,堅持不願意離開的居民,有的甚至希望在開發後,配予新房子,是不合理的。不過,根據林雅琪的說法,政府沒有協商,直接對居民提起訴訟,才讓他們無法接受。遊民權益遭漠視另外,澳洲籍人權專家Philip G. Alston質疑政府提供的台灣遊民數據過低,僅3千多人。他疑惑地說:「只有這些人嗎?若是真的,那比澳洲好很多,還是政府低估了?」內政部社會司副司長陳素春回應,3千多人是登記有案的,實際人數沒有調查,安置方式包含,無固定住所者,安排社工夜,若有就業意願,則由勞政單位居中協調,提供謀生機會。當代漂泊協會代表郭盈靖批評,政府長期漠視遊民權益,台北市甚至曾發生潑水驅趕遊民的事件,她向行政院喊話,落實《兩公約》,提出友善遊民的政策,確保遊民人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