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寫戰爭殘酷 詩意而哀傷

中時電子報/林欣誼 2013.02.21 00:00
  「我們睡覺時,戰爭把它上千條肋骨在地上摩擦著祈禱。我們精疲力盡地向前推進時,它白色的眼睛在黑暗中睜著。我們進餐時,戰爭不吃,只以它奪得的果腹。它做愛,繁衍,藉烈火蔓延。」曾親身參與伊拉克戰爭的作家凱文˙鮑爾斯,在《黃鳥》開頭以這段詩意而銳利的文字,呈現戰爭的殘酷。這也是鮑爾斯的第一部小說,他一九八○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二○○四年隨美軍前往伊拉克戰場服役一年,退伍後沉潛八年交出這部作品,二○一二年一出版旋即大受矚目,獲英國《衛報》小說新人獎,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等。   《黃鳥》在眾多描寫戰爭的作品中脫穎而出,原因也許不在於鮑爾斯的親身經歷,而是他迷人、冷靜又深沉的敘事。   小說以廿一歲美國青年巴特的第一人稱,交錯敘述二○○四年在伊拉克塔法鎮的戰事,以及退伍回到美國的生活與心情。   小說故事簡單,圍繞著巴特與同袍莫非的交情、巴特在莫非陣亡後的哀傷。書中沒有血腥的激情場面,卻以不斷綿延的詩意文字,把純真心靈迅速被戰爭摧老的崩潰過程,深刻傳達出來。   景翔表示,書中提到巴特的部隊三度回到同一個鎮上,卻沒有目的地,也不知為何而戰,充滿失去時空的荒謬感,沒有落入一般戰爭小說的窠臼。   鮑爾斯當年因高中成績不好,加上從軍後回校可享有津貼,十七歲便決定從軍。退伍後他一邊工作,一邊到大學夜間部上課,花了三年才決定寫這本書。書中有些許自傳成分,但幸運的是他沒有向巴特一樣失去朋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