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鳳梨農楊宇帆 選擇認識自我

中央社/ 2013.02.14 00:00
青年圓夢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4日電)今年27歲的楊宇帆在網誌上寫一篇給總統馬英九的信「親愛的英九,聽我說說話,好嗎?」因網友轉貼而一夕爆紅,總統府也回函給他。

讓他備受關注的主因,除了他文中以幽默輕鬆的口吻建言農產及教育政策,更讓大家對他驚奇的是,他是如此年輕的鳳梨農。

相較於多數年輕人都是先設定目標再勇敢追夢,楊宇帆的經歷,更顯得隨意自主不受拘束,他的人生目前為止就是每個選擇的累積。

高中以前,楊宇帆的生活範圍都沒離開過台南,高中三類跨組考一類考上成功大學經濟系,大一上學期就被「二一」,大二被退學。他的高中同學有不少離鄉唸書,對於一直待在台南的他來說,離鄉反而是種憧憬。

楊宇帆重考上了台灣藝術大學圖傳系,終於如願北上過著無拘束的生活。開銷獨立自主也做過不少工作,舉凡人體模特兒、上山下海的野外研究助理他都嘗試,因為這些工作有趣又刺激。至於課業,「每次繳交作品,到後來那感覺都只是交差了事,就自然也沒唸完了,」他隨性到底,台藝大肄業。

在一般社會價值觀念下,退學肄業這看似不負責任的選擇,讓不少親友擔心,但楊宇帆卻很樂觀,單純相信每個選擇。楊宇帆抱著1個掏金夢到澳洲打工,原本想賺了錢後能到美國闖,卻在澳洲待了1年多。

除了前幾個月有認真工作外,其他時間都遊山玩水。楊宇帆因為一本書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讓他心生效法書中主人翁探索自我的旅行,於是他在澳洲展開數個月攔便車的貧窮之旅。

攔便車之旅對楊宇帆而言,是一段心靈蛻變的過程,「面對孤單」是他最常遇到的課題。旅程中發生不少各式各樣的事,想要與別人分享但身旁未必有人,尤其是漫漫長夜,讓他發現一個人其實有很大的力量,「我們的生活經驗,其實很少讓人有機會思考,認識自己是多麼重要」。

在澳洲找回了自己,楊宇帆更發現他對台灣的愛。在澳洲閱覽無數自然美景,到後來卻也麻痺,他體悟到,「一個人的壯麗景觀,比不上兩個人的簡簡單單」,沒有人味的美景,說穿了也只是石頭和水。有次他潛水完坐在回程巴士上,路途風景一邊是海一邊是山,讓他想起了台灣的蘇花公路,「當時我其實不想家,但我卻很想念台灣」。

楊宇帆從被成大退學開始,就過著自由選擇的生活,「現在回想,我都是在這些選擇中,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釐清自己,慢慢知道自己是誰,個性是什麼,有什麼條件,能做什麼事」,他在台南想台北,到台北想台南,到了澳洲也才愛台灣。

有些人無法發現自己的原因,是人生沒有經歷過選擇,他們都是被家長、被學校、被社會選擇,沒有經歷過自己選擇的過程,當長大後就逐漸失去選擇的勇氣。現在資訊發達,看到很多人追尋自我,這樣就變成很矛盾,看到別人好像都很好,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七年級生是很矛盾的世代

「有時候是身在其中才看不透,但有些人是一開始就知道,我的學習和成長經驗並非如此,我常常是跳出來後才可用不同角度去看事情」。一個人唯有越了解自己,才能更了解環境及社會,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我很相信人性,會碰到很多很好的人,就算我碰到不好的事情,在當下或許會有不好情緒,但這些都是人生的養分,就像被成大退學,當下感受很不好,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也給我很多東西」,過去都是成就現在的自己的一部分。

問楊宇帆,為何這麼勇敢回鄉種鳳梨?「是被土地召喚回去的,」只因他在國外夢到小時候在阿公的鳳梨田拔蘿蔔,「我相信預兆,我的心告訴我要去做這件事」。有人以為他是個有勇氣的人,才敢寫信給總統。對於勇氣的形容,他不太認同,「那不太算是勇氣,就是一件想做的事,寫這封信只是有感而發」。

現階段的楊宇帆,只想在這幾年把鳳梨種好,他說,現在就是未來,「我把現在種鳳梨過程,視為人生作品,我想要讓台灣更好,這是我們的家,不管怎樣都還可以更好」。

之前很多人問他說,還這麼年輕,人生過程會一直改變,「鳳梨會不會種一種,就不種了?」楊宇帆笑說被這問題問倒了,如果種到60歲好像真的有點累,但他又進一步想,「該堅持的不是做什麼事,而是做這件事情的初衷,事情只是工具和媒介讓你去執行初衷,而我的初衷就是想要對台灣的環境和土地,做些好的事,讓人能過得更開心健康一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