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三少四壯集-電視兒童

中時電子報/楊富閔 2013.02.14 00:00
《黃金傳奇》、《異言堂》、《大社會》、《台灣全紀錄》、《小燕WINDOWS》……

我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視兒童,被第四台餵養長成的解嚴後世代,然我的電視兒童時代止停於國中前,此後因晚自習、假日輔導、歷屆撥接網路、寬頻無線,YouTube……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小時觀賞我親挑細選的節目。現在吃飯配各台說法不一的新聞、宵夜搭談話性節目,漸漸像電視在看我,非我看電視。

以前啊,記得以前電視右上角有粒號誌燈,以年齡區分保護、輔導、限制級,我對那藍黃紅燈嚴重過敏,只因我也渴望有家長陪同收看《台灣靈異事件》、《台灣變色龍》,但他們並不在家,沒人控管我閱聽口味的下場,致使電視看得極雜亂,大量感官資訊孵育我的美感神經,我也才懂得自己並不喜歡卡通、氣象、歷史劇,心中擘劃屬於自己的第四台選單,那通常與台灣文史地理相關,不知分由我小學時代以台灣為名節目如菇菌增生:《寶島鬥陣行》、《勇闖美麗島》、《台灣念真情》一定看,當時陳鴻與美鳳姐才開始下鄉,老街亦尚未如今日庸俗不耐,貼滿瓜哥憲哥董哥的合影。我在電視機前面跟隨《黃金傳奇》在鹿港老街遊戲闖關,介入台灣電視本土化而不自知,每周四晚上守著衛視中文台跟隨李興文的《台灣探險隊》去溯溪攀岩、去黑色奇萊,它讓我長出另一隻眼睛,那正是九○年代,同時間我也迷上一部叫《親恩情未了》的港劇,每周五就為了等那兩小時,演的是一名不被了解的母親,出獄後尋回四散骨肉的故事,記得演員有鍾漢良鄭秀文,全家只有讀小學三年級的我在看,為此還放棄同家人出門逛善化夜市,孤單躲在房間盯著我的小螢幕。

小螢幕!曾經我擁有一台小螢幕,父親尾牙獎品,路邊的麵攤水果攤你可以看見它,天線奇長,收訊不佳。我的小螢幕擺放在衣櫥上,那些年一家四口常躲在小坪數看小螢幕,第四台頻道只能收到三十五,我就在那三十五台內組構拼裝自己的童年電視史,放學躲在房間挨度午後時光,電視如玩具以聲音以影像陪伴我,而我在垃圾資訊中理出問題意識,判斷節目優劣,甚至在腦袋策畫節目流程,幻想自己是外景節目主持人,搭訕路邊耕作的農婦,和老阿公蹲田埂、坐廟口,下棋話家常。

靈異節目是我的特殊癖好,周六晚上十一點固定是《穿梭陰陽界》、《神出鬼沒》、《膽大包天》……也曾全家收看觀落陰節目,坐在客廳跟隨法師搖鈴而身體前後搖擺,像搭乘地獄遊覽車行過忘林溪、奈何橋。我最早是跟母親看《玫瑰之夜.鬼話連篇》,它的片頭先是一陣響雷,而後一片亂葬崗上東倒西歪無數十字架,同時隔壁房間的小叔也在收看,隔天我們常互說鬼故事,補充因驚嚇過度而疏忽的情節,然後再對靈異照片層層解剖,隨之我會翻出所有出遊相簿檢驗,一心期待曾在哪個名勝風景區捕捉到魔神仔,多出一隻手,或似霧似雲白影團團在誰的頭頂,命運是難解的光圈光影。我中靈異節目的毒很深,隔天還得看重播,白天我習慣邀請阿嬤聯袂觀賞,她看得比我著迷,尤其必看《鬼影追追追》,只因得以訓練她的眼力,我從沒看過鬼影,阿嬤抓鬼速度卻特快,能見人所不見,電視如鏡宮映照出她的人。靈異節目後來紛紛轉型,那些特別容易上鏡頭的魑魅魍魎,遂成為失業人口其中之一。

時常動念在租屋處擺台電視,想著「電視兒童」似乎已是歷史名詞,電視會不會也漸成客廳的擺設、巨型的飾品、未來的骨董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