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為求學習環境免於輻污 福島學童打集體官司

立報/本報訊 2013.02.05 00:00
■宋竑廣「現在,跟政府打官司的孩子們,身上的輻射劑量不停累積,福島縣內的放射能污染和受害者日益擴大,為了讓孩子們集體避難的行動,一刻也不能猶豫。」民間團體「福島集體疏散官司」在1月中的活動通知說;一如他們過去數月的努力,記者會、座談會、街頭抗議等齊頭並進;辯護團律師代表柳原敏夫、曾接受德國公視訪問的自主檢測居民吉田邦博、宗教界人士大河內秀人、準備在縣外接納避難學童的榎本健二、掌握輻害狀況的在地醫師等,馬不停蹄地進行各項行動。據「福島集體疏散官司」官方臉書簡介,這樁自去年6月開始的集體訴訟,起因於14名郡山市的中小學生與他們的家長,為求安全的學習環境,狀告郡山市政府;現在福島縣居民,被各式各樣的狀況所分化,想談輻射污染的事情,還得忌憚社會的氛圍與壓力,而這一場向行政機關主張「不想生病」「想逃走」的官司,可以給這些孩子們鼓勵,對此寄託希望的人也不在少數。311核災已經快2年了,因為經濟問題而留在郡山市周圍輻射熱點的孩子們,有的因為心肌梗塞突然死亡(訪日專家曾表示此為輻污症狀之一),有的甲狀腺出問題或急性血癌等,陸續發生健康問題,換言之是一刻都不能等待的嚴重處境;「在未來更大的輻害風暴來臨前,我們大人能夠做的,就是打開內心的眼睛與耳朵,創造新的可能,早一日讓孩子逃離被曝的環境,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官司,守護代表日本未來的下一代。」所謂嚴重到一刻都不能等待的處境,可以從陸續傳出的輻污消息感受到。去年4月,「福島縣民健康管理調查檢討委員會」(委員長是說過用笑來抵抗輻射的福島縣立醫大副校長山下俊一),發現43%的孩童甲狀腺有異常狀況;山下俊一以「車諾比核災後最快也要4年才有病症增加」為由否定因果關係,但在311之前,他的演講卻說兒童的甲狀腺癌,一般要1百萬人才有1人,而距離車諾比核電廠有150公里遠的白俄羅斯哥梅利地區,卻在核災後隔年增加4倍,說法前後不一。而去年5月,「體內被曝市民研究會」從文部科學省發表的各學校輻污數據,判斷福島縣50多所各級學校,有20幾所應被列入「義務移住區域」,其他該列入「移住權利對象區域」,前者居民有義務要遷居,禁止農地利用,後者有權利接受國家賠償選擇遷居,可見影響範圍之大。難逃輻射塵壟罩的居民與孩子學童與居民對周圍輻射污染的深刻感受,從吉田邦博主持的自主輻污檢測網站中可以發現;該站和擔任過日本學術會議物理學研究連絡委員會委員、長年研究內部被曝的專家矢崎克馬合作檢測,在首頁放了福島輻污狀況所需的、大幅的防護衣照片,以東京電力的操作手冊為標準,表示居民所在環境的惡劣。據東電手冊所示,依法每小時1.78微西弗以上即為管理區域,其外每小時0.6微西弗區域邊緣再設管理界線;管理區域內由輕至重,分ABCD四個等級,福島縣境內多屬每立方公尺40到400貝克之間的C區域,311事發當時、2011年3月12日測到每小時1.5毫西弗的雙葉町,屬更嚴重的D區域。在C區域,需身著包覆全身的防護衣,戴上半罩或全罩的防毒面罩;若是D區域,不但要戴防毒面罩,還需背負氧氣機供自體呼吸,不能接觸外界空氣。C區域最長不能停留10小時,禁止吸菸飲食,要避免體表與衣物被污染,每天都要紀錄被曝狀況,每6個月要做健康檢查與放射線檢查,後者包括被曝履歷、白血球數與其百分比、白內障等輻污相關項目。當然,現在福島縣內相同處境的居民,這些保護幾乎是付之闕如的。「讓加害者對受害者負責」漫天遍野的輻射塵,讓居民身邊的小物都成為污染源。吉田先生檢測自己從去年穿到現在的衣服,有130貝克放射性銫;檢測一件小學高年級小朋友的衣服,也有40貝克,時時刻刻都發散著人工輻射;而食品安全也出問題,需要曝曬乾燥的蘿蔔乾絲,在去年2月被縣府檢查出3千貝克,但只要求賣家自主管理,而非強制禁止出貨;政府輕忽輻污的態度罊竹難書,比方吉田先生找到美國防災部的報告,得知使用護髮乳容易造成人工核種附著在頭髮時,有感於政府連防範知識都疏於收集,罵道:「日本原子力保安院真沒用,這國家真過份!」■日本福島的清水小學開課,學生坐在教室裡,圖攝於2011年4月6日。(圖文/路透)不過即便輻污狀況嚴重,有些民眾也會質疑訴訟的必要性,為此行動官網設計了生動的對話來回應;「為什麼不自己避難就好,而要由政府來執行呢?」「自己避難要花錢,還有在地鄉親指責等等的問題。」;「如果政府幫助許多人避難,得花許多錢,那是高福利國家的做法吧。」「311核災是人禍,政府是加害者,小孩是被害者,為什麼加害者不該對被害者負責呢?」;「去年12月16日福島縣郡山分院說,被曝只在低劑量的100毫西弗以下,否定孩子們的控訴。」「那可是飽受批評的標準啊。NHK都播過,在車諾比所謂低劑量區域的孩子也遭殃了。現在甲狀腺異常比例超過40%,輻射污染又去也去不掉,實在應該聽專家的正確意見。」官方數據有落差在原告郡山市孩童與被告市府之間的爭點中,時常出現對輻射劑量認定的不同,以原告提出的郡山市豐田町為例,一年會累積到12到24毫西弗,但被告則以官方的輻射偵測器數據提出反駁,認為只有0.13到0.16毫西弗,落差可達百倍;自政府廣設輻射偵測器以來,民間懷疑的聲音不斷,像是「只在偵測器附近除污」、「數值比自己偵測的低」;據去年11月時事新聞報導,文部省表示,由於偵測器所用的鉛蓄電池置於機器兩側,會造成比實際數值低10%的結果,會盡快把電池換到適當位置,以避免誤差;然而誤差或許不只10%,吉田邦博接受德國公視訪問時表示,他遇過差距達5倍的官方數據。儘管和法院的見解有不小的出入,卻有國內外許多專家撰寫專門報告,為原告認為的健康風險背書;包括深川市立綜合醫院內科部長松崎道幸、前述琉球大學名譽教授矢崎克馬、神戶大學教授山內知也、岐阜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松井英介、社會責任醫師組織(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前代表賀爾芳德(Ira Helfand);長年研究核輻射、核廢料對人體影響,為此出席美國國會、州議會等擔任公聽會證人的美國物理學家史坦葛拉斯(Ernest Joachim Sternglass);以及任職於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國家核能研究機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莫瑞特(Leuren Moret),她曾在2003年參觀過濱岡核電廠之後,在可能遭遇海嘯風險的前提下表示耐震性不足,若爐心熔毀,將造成地球規模級的核輻射外洩(311後日本政府關閉了位處斷層附近的濱岡核電廠)。「福島集體疏散官司」把到目前為止的行動紀錄,寫成《孩子正處於危險之中》一書,內容包括緣起、背景、兩次法庭的攻防過程,與當事人心聲等,並提出車諾比核災時的避難計劃做比較;除了出書之外,該組織也希望透過寫信、戲劇等方式推廣理念,許多民眾以不同的方式響應,例如去信鼓勵,或把口號做在包包上等。這場核災區孩童與政府體系的官司,引來德國、法國與韓國等媒體的報導,成為核災求償的代表性案例,值得捐款給日本311震災金額高居世界第一的台灣人關心。▲「孩子正處於危險之中」一書封面。(圖/宋竑廣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