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新世紀」週刊報導,京滬高鐵這2大股東要求退股,「盡顯鐵道部市場化融資中的種種尷尬」。
報導說,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去年下半年先後提出退股請求,希望京滬高鐵公司大股東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中鐵投)代表鐵道部買回他們手中的持股,鐵道部高層為此展開協調。
京滬高鐵股份公司2007年12月成立,是鐵道部首度嘗試將高鐵建設市場化而成立的投資機構,由中鐵投代表鐵道部入股56%;7家地方政府投資公司合占20%。
至於以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為首的4家保險體系投資團隊,共出資人民幣160億元,占13.9%;而社保基金出資100億元,占8.7%。
報導指稱,投資者尋求退股並非京滬高鐵營運不佳。京滬高鐵去年客票收入173.8億元,且不含廣告收入和商舖收入。
報導說,京滬高鐵目前收入已可支應委託營運成本、折舊與利息支出,而後兩項支出比較固定。按照40年折舊計算,2200億元的總投資每年須折舊55億元;此外,總投資的50%來自貸款,依5%利率計算,年息約60億元。
但報導說,較難測算的是委託營運部分,除車輛等固定成本外,還包括人員服務、水電及維修費用等每年一議的成本。
一名股東表示,「我們只是希望與鐵道部重新談判,鐵道部要從社會融資,就得改善公司治理與透明度。」
而京滬高鐵內部人士也說,「不市場化的鐵路又要引入市場化的投資者,引發股東爭議或矛盾勢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