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北剝皮寮老街 春節濃濃年味

民生@報/陳小凌 2013.02.01 00:00
圖說:藝術家洪素珍打造入口意象「紅團圓」夜景裝置藝術。文化局提供。

【文/陳小凌】台北市區剝皮寮歷史街區突然變得很喜氣和濃濃的年節味,二十位國內外紙藝藝術家,結合了節氣與節慶,運用光影設計現代版的「消寒圖」,從冬至起連著81天,記錄春天降臨前天氣與時序的變化,並將燈籠比喻做冬至過後、白晝漸長,正在回來路上的太陽,從過年一路串連起元宵節,打造一個有別於傳統春節與燈節的系列活動。

這條台北僅存的清代街廓,掛上長長紅燈籠,處處可見阿善師揮毫的趣味春聯,繽紛張貼的窗花相當討喜,窗花來自藝術家的創意及 巧手,有童趣的柿子、魚;有小朋友工作坊的隨興之作;更有日本藝術家用銀杏葉做的窗花。整個剝皮寮街區化作偌大光體,以燈籠融會傳統民俗與現代藝術,用參與式活動打造獨一無二的走春去處。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策劃執行的「紙在太陽回來的路上」春節系列活動,藝術家洪素珍特別為換上春裝的剝皮寮打造入口意象「紅團圓」,這件裝置藝術,採用傳統年節的紅色喜氣,藉由傘頂的八個面隱喻八卦的陰陽交替;除了闡述四季的變化與萬物的生生不息,更用竹子架構蜘蛛網般的外形,象徵一面保護大地的天網,以現代藝術的視覺形式傳達了老祖宗的智慧。

16位國內外藝術家與設計師,針對剝皮寮這個歷史空間的舞台時序的嬗變進行創意發想,一個個跳脫尋常的燈籠,打造「燈籠秘室」。服裝設計師李育昇以回收材質打造的環保燈籠、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黃麗婷以「纏」的概念製作光的容器、井口康弘以日本和紙和紅葉拼貼對生命循環的感動、來自英國的臺灣女婿剪紙藝術家Tim Budden用剪紙放飛春蝶、藝術家周孟曄從燈籠出發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本紙藝術家小林順子用樹叢意象捕捉光影,以及設計師組合兩個八月打造的互動式祈願光明燈,招攬民眾用自己對來年的期許組成光明燈,並將春回大地的感念具體而微地收進燈籠秘室。

藝術家阿格、詩人管管、以及來自臺東的藝術家Heidi,也受邀於傳統的建築空間中妝點新意,精心張羅出「藝術家的春節會客室」,分別春節期間,用詩歌吟唱和即席創作的方式與民眾拜年。而年輕的新銳藝術家呂靜宜和邱娉勻,從初四到初八也會用零時差的實境創作,展現新生與躍動的春意。

除夕休園至初三,初四恢復開放的剝皮寮街區,在新春期間更安排了多元的DIY參與式活動,13日下午在剝皮寮演藝廳有手剪春花活動,教你如何為窗戶穿上喜氣。春聯不一定只有字,也可以用圖代表,15日的貼福氣活動,就將帶領民眾動手繪春聯,討個一年好福氣。

展覽期間的每個週日下午更邀請屹立將近一甲子的長壽號茶桌仔店重返剝皮寮廣州街與康定路轉角,重現老艋舺過往的喫茶況味。下午14:00-14:50、15:10-16:00各一場次,當天13:00起接受民眾登記預約(每場次限量16位名額)。

24日元宵節當天18:30開始,更有剝皮寮歷史街區首見的燈籠遊街活動;18:00開始發放傳統紙燈籠。除了回味童年提燈興味,現場亦有大樹下講古、傳統戲 曲表演,以及猜燈謎活動,將為整場系列活動領向高潮,在歷史街區之中炒熱節慶氣氛。

文化局表示,「紙在太陽回來的路上」特展讓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白天與夜晚有著截然不同的年節氛圍--誠摯邀請大家於新春期間前來剝皮寮走春,一同感受紙藝藝術、歷史氛圍與年節氣息少見的完美結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