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雲林縣文化處出版文藝四本好書介紹給鄉親

大成報/ 2013.02.01 00:00

( 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報導 )

在「藝文深耕˙食在幸福」的口號之下,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昨(1月31日)在圖書館一樓芒果咖啡館舉辦了新書發表會。副縣長施克和、文化處代副處長楊仙妃、前文化局長劉銓芝、參與評審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廖敦如、短篇小說頭獎得主梁淑媛等人均列席並致詞。

副縣長施克和代表縣長介紹了4本文化處出版的好書:「雲林好食帖」、「雲林文獻第54輯」、「第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美術獎、表演獎得獎作品輯」、「第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文學類得獎作品輯」等4本書。

雲林縣政府期望透過文字,讓雲林農村的故事走出來,見證雲林長期被忽略的軟實力。「雲林好食帖」中蒐集許多雲林縣的優質農產品的創造奇蹟,記錄了農民面對土壤鹽化、地層下陷、揚塵等限制,如何努力突破困境。在濁水溪沖積平原上展開的農業之都,勤勞的農民為台灣人種出每日三餐必需的食糧,其實幸福就在我們每日所食之中。縣府也期望透過閱讀傳承雲林的歷史文化,所以出版「雲林文獻第54輯」,保存地方史料及鄉土教材,並作為藝文研究基礎的利器。

「第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美術獎、表演獎得獎作品輯」、「第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文學類得獎作品輯」則為優秀的創作者提供發表與紀錄平台。雲林的創作者有年齡層漸廣、對象越來越多元的趨勢,除了藝術家也吸引了素人畫家的參與。雲林的創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文關懷與在地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施副縣長表示,雲林的精神就是流域文化與農業的關係。濁水溪代表的是人類的文明,醞釀深厚的文化歷史。農業也是雲林環境教育的優勢,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業縣市都市化的邊陲,也因此我們未被格式化(都市化),文化在這裡累積了下來。而文化設施要有可親近性,我們選擇了文字,冀望透過閱讀發現雲林的價值。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