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好茶重建紀錄(上)

立報/本報訊 2013.01.31 00:00
■李金龍編按:好茶部落歷經民國96年的風災,先是被安置到隘寮營區長達2年多的時間,早在民國98年就完成了遷村計畫,但在莫拉克風災之後,好茶部落在災後全數搬遷到現在的禮納里部落,與所有必須遷移到永久屋基地的部落相同,需要同時思考原生部落與遷居地生計的問題,因此好茶部落整理了現在最重要的議題,希望喚起各界的關注,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Kucapungane有「雲豹的故鄉」之稱,那是大約在650年前,謠傳 Kucapungane的始祖Puraruyan,從台東縣太麻里社到知本間的Rarando山一處名叫Skipalhichi的地方,帶著一隻雲豹行溯太麻里河,越過崇山峻嶺來到霧頭山和北大武山打獵,後來他的雲豹停在好茶的Dadaudaiwan的Karusgan地方不願離去,因而發現 Kucapungane這個佳境,Puraruyan便帶著族人隨著雲豹的腳步到達Karusgan,並發展為聚落。

根據日籍學者移川子之藏在1935年的考證,Kucapungane是魯凱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也是近代魯凱族最晚遷村的一個聚落。不過Kucapungane真正出現在史料上,最早是在清朝,稱之為「加者膀眼社」,但清朝政府,並沒有對Kucapungane部落領域產生影響,直到日治時代才開始,而且可以說,在日本人勢力尚未進入Kucapungane之前,Kucapungane可以說是一個在政治及經濟上高度自治且自足的部落。

二次大戰結束後,Kucapungane的族人因為考量對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就業和就學不易,才在1979年左右,Kucapungane部落從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舊址,向下遷移到隘寮南溪左岸海拔大約280公尺的河階台地上,新遷移的部落,稱為新好茶,而原址稱為舊好茶,2009年因莫拉克風災造成新好茶部落滅村後遷至瑪家農場(禮納里永久屋基地)而稱為新新好茶部落。

壹、好茶國賠:捍衛我們的尊嚴與部落的文化!

因八八風災被二度滅村的好茶部落,正式向政府提出國家賠償的要求,請求的單位包括農委會、水利署與縣政府,目前由法扶基金會協助,共有118人共同提出國賠。國賠要的是一個正義,希望政府能因此記取教訓,滅村的傷痛無法被任何房屋或金錢的提供而撫平,希望政府能徹底重視人民生命安全,讓好茶族人成為最後一次受害者!

一、政府有這個責任與義務把村民的財產與損害降到最低

好茶部落為什麼要提國賠?!當初從舊部落被遷下來就是問題的開始!」,遷村是好茶夢魘的開始,因為進入到新好茶(滅村的部落),到了八八水災總共有5位族人遭活埋過世,但這些事件並沒有讓政府記取很大的教訓,包括後來部落被遷至安置中心,這個動作都太慢,遷村的動作都太慢,才導致二度滅村!

二、遷村一拖再拖,行政程序反反覆覆!

政府有這個責任與義務把村民的財產與損害降到最低,可是從好茶的狀況來看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政府就是把好茶族人放到安置中心,族人就是被安置嘛!但不只是人要安置,財產也要安置啊。而不是政府就這樣安置之後,然後辦理遷村一拖再拖,行政程序反反覆覆,行政流程一大堆。當時在任的行政院長的劉院長也曾憤怒的在媒體、在會議上指責縣政府,指責原民會!並要求專案處理及納入行政院研考會。

三、捍衛我們的尊嚴與部落的文化!

遞送國賠申請書也是一個開始!目前的資料申請也請各鄰鄰長與部落青年來協助整理。所以這也變成不是部落內個體戶的事情,而是部落大家的事。好茶的滅村是一個部落不見了,整個部落累積的文化資產也全都沒了!因此好茶部落提出文化資產的國家賠償,也是讓政府記起這次的教訓。這是要和為我們的尊嚴與部落的文化!「希望政府重視這一塊,讓好茶族人變成最後一個受害者就好!也能透過這次記取教訓,這樣其實是對整個國民的生活財產安全才有更大的保障。」「部落的共識是要一個正義!因為滅村的傷痛都無法撫平族人失去的生命財產!所以這是一個使命感,是要捍衛自己的民族與文化這樣的一個共識!」

貳、三村共處,永久屋「一體適用」?

放眼「禮納里部落」,成排歐風木屋式的住宅,依著平緩山勢羅列展開,3個部落、近5百戶族人共居於此。相較高雄大愛園區永久屋的慈濟精舍風格,禮納里由世界展望會援建的歐風木屋形式,總統馬英九曾盛讚此地宛如「普羅旺斯」。設計家屋的謝英俊說:「營造一個家是多麼困難的事,沒有一個建築師可以幫居民打造完美的家,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框架,讓居民自己去填滿它。」

秉持此一理念,禮納里永久屋以輕鋼架興建,儘量保持開放性,讓居民可以自行置換成傳統石板材質、室內可增建、前後院留下加蓋空間。也因此,避免了部分慈善團體「房屋形式統一設計、以規劃者本身思維強加於居民」的爭議。然而,居民對永久屋政策的疑慮,不僅僅是房屋,還有更重要的土地問題,卻不是援建單位可以解決。三個村受災不同,重建的需求不同,應該依照實際需求(重建),但政府就是便宜行事。

有別於高雄各地區的永久屋,是居民以「個體戶」自行申請入住,禮納里的瑪家、大社、好茶三村,是在政府認定的「遷村」之下,舉村遷居永久屋。來自三個鄉、分屬兩個族群的部落,在不同程度的受災處境之中,搬遷至此。而三村的共同遷入,也互相限縮了永久屋基地內,本就有限的土地空間。空間限縮,預示部落未來的生活與發展,都將受限。永久屋政策主軸之下,除了分配房屋,一個村所需用的耕地、墓園、未來發展空間都不在規劃之內,也導致入住至今,族人不斷面對生活領域與法規處處扞格的問題。這其中,相較瑪家、大社兩村尚保有原鄉空間可使用,全村覆滅土石之下、惟有將永久屋當成部落重生之地的好茶村,面臨最直接的衝擊。

一、好茶:我們是滅村,政府卻只是在處理房子,不是處理遷村

好茶村的受災,並非從莫拉克開始。30年前,好茶村接受政府安排,從舊好茶遷村到新好茶,當時的遷徙,被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但模範村抵不過大自然的考驗與耆老的預言。30年後,2007年的813風災,新好茶遭到重創,許多受災族人不得不安置到隘寮營區生活,部落開始尋覓再次遷村的地點。但因為遷村涉及龐大經費與土地取得問題,此案不斷延宕。好茶村遷建委員會在2009年初成立,4月20日完成遷村計畫書,7月14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終於發文,表示同意通過好茶遷村案的決議。

但沒想到,遷村案通過的兩個星期後,就遇到八八風災。來不及遷村,好茶村就完全覆滅於土石之下。只差一步的遷村案,遇上莫拉克後完全走調。選定為遷村預定地的瑪家農場(即今日禮納里),一夕成為政府安遷八八受災部落的永久屋基地。屢次更易的基地規畫案,從原本的好茶村,加入懷抱自主遷村意願下山的大社村、再加入部落就在附近、視此地為傳統領域的瑪家村、北葉村預定地,再也無法按照好茶村的期待來規劃。

永久屋的既有核配規則、土地房屋使用限制在前,而禮納里的土地又是固定的,站在好茶族人的立場,在莫拉克災後遷村夢碎,並與其他部落為鄰的狀況下,除了產生益發嚴重的戶數核配問題,永久屋基地中的公共設施、墓地、土地產權歸屬等問題也屢屢引起部落疑惑。好茶部落既已完全被淹沒,遷到禮納里的土地無法提供部落自由使用、發展,如何叫「遷村」?土地不是自己的,算是「遷村」嗎?好茶族人認為,如果不能處理這些基本生活機能的問題,只是想讓部分族人趕快搬進永久屋,那政府就只是在處裡「房子的問題」,而不是在遷村。

莫拉克之後,好茶村曾以330比10的投票結果,勇敢拒絕了有意援建、實力雄厚的慈濟,顯示族人不願以「永久遷離原鄉」做為交換條件,來入住永久屋;而是盼望以選擇世界展望會來援建,獲得對部落自主意願的尊重。然而,已經定調的永久屋政策,與飛快進行的重建時程,沒有留給部落太多發聲的空間。同時,813風災後安置在營區已長達3年,族人更迫切需要一個安定的「家」。好茶村終於妥協的以永久屋方式,「遷村」進了禮納里。但一開始的遷村規劃案變調,必然引發許多實際生活層面的問題,在族人入住之後,持續發酵。(下周續,屏東縣霧台鄉鄉代表)

莫拉克風災中唯一完全遷村的好茶部落,希望能在新的遷住地重建自己的文化。圖為2012年9月22日莫拉克三周年紀念活動中,好茶部落的古調吟唱隊。(圖文/原促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