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大陸廣義貨幣(M2)餘額達人民幣97.42兆元,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
對此,新華網表示,這項數據是美國的1.5倍、英國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多出20餘兆元,「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已成為全球貨幣存量第一大國。」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報導說,這些貨幣大部分是在最近幾年「堆砌而成」。
據統計,大陸M2餘額在2000年約為13兆元;2008年時還未達到50兆元;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2009年起,貨幣存量每年跨越一個「10兆」級台階。
報導分析,貨幣迅速飆升肇因於長期以來大陸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結果。短時間內聚集的大量貨幣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
報導以美元為例說,作為全球貨幣,美元歷次大規模超發都為全球美元持有者帶來災難性後果,但美元至少可流通到世界各角落。
對大陸來說,在人民幣「出海」仍不成規模的背景下,在大陸國內凝聚起來的貨幣存量,無疑將加劇經濟運行的風險。
報導引述前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的話表示,「規模過大的貨幣存量會帶來相應的風險,比如高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或資金外流。」
從中長期來說,迅速飆升的貨幣存量暴露了大陸經濟貨幣化的傾向。
據統計,大陸M2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接近190%,與前幾年相比,呈現加速度成長態勢,反映出投資效率明顯下降的事實。
報導說,這顯示「以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正日漸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