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美麗灣事件 學者:樂見年輕族人為土地發聲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3.01.31 00:00
新頭殼newtalk 2013.01.31 公民記者艾貝/台北報導

美麗灣事件引起外界的關注,除了藝文界、環保人士站出來抗議外,面臨傳統領域流失問題的原住民也沒有在這場抗爭行動中缺席,為此,拔尚表示,美麗灣在都蘭灣南端是南部阿美族採集、漁撈等工作的場域。他很高興阿美族的年輕人漸漸站出來為土地發聲,因為這樣將鼓勵中生代和老年的族人拋棄抗爭無用、國家已有法令的失敗主義。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28日由主持人阿固、拔尚老師和原住民學生Hafay到現場來討論原住民傳統領域的議題。

Hafay表示,雖然自己曾參與過傳統領域調查的計劃,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卻有種種困難,一是法源上並未給予傳統領域明確的定義,傳統該如何定義?二是調查出的土地範圍不曉得該如何定義歸屬於哪個部落。對此主持人阿固也表示,雖然自己身為原住民,但對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定義卻也一知半解。

拔尚表示,傳統領域指的是整個部落生活空間的範圍,在這無論是土地、海域、山林或河海的領域裡,能行使自己的傳統規範,有支配管理、防止被惡用、侵佔等權利,類似領土的概念。而保留地則是源自於美國的觀念,外來的侵佔者為了表示照顧友好之意,或為減緩原住民的反抗,而將原已收編國有的土地撥出部分給原住民,讓其有在保留地耕作、居住生活等權利。

拔尚指出,在1925年日本時代 「15年繼續事業」調查中,原住民活動範圍有166萬公頃,佔地約台灣2/3面積;而在1928年排除從事農業為主的阿美族、卑南族,以山區原住民活動範圍而定的「準要存置林野」約有48萬公頃 ;國民政府來台後,以日本時代的準要存置林野為基礎,專為原住民生計及推行山地行政之用 ,定名為「山地保留地」(後改稱「原住民保留地」)面積約24萬公頃。由於阿美族在日本時代便被編為一般行政區,1980年代還我土地運動後,政府才零星增劃主要給東部阿美族的保留地,阿美族族人始擁有保留地。

提到美麗灣事件,阿固感嘆,曾經聽過部落老人說:「你們國民政府沒有帶一把泥土來台灣,你就說台灣是你的。」因為土地一直沒有被歸還,所以這份責任需要青年族人們繼續傳下去。

拔尚表示,美麗灣在都蘭灣南端是南部阿美族採集、漁撈等工作的場域。主要是鄰近的都蘭部落、 加路蘭部落和刺桐部落在共同使用。在阿美族的觀念裡,美麗灣是共有資源,不得做破壞性的使用,例如農耕。接近美麗灣的3個部落有優先使用權,一般人要使用必須得到當地部落的同意始可使用,若是鄰近部落的族人要使用美麗灣的資源也必須尊重當地部落。

拔尚表示,阿美族的年輕人漸漸站出來為土地發聲,會鼓勵中生代和老年的族人拋棄抗爭無用、國家已有法令的失敗主義。都蘭部落的族人都很欣慰年輕人能一起來繼續守護土地的責任。他表示,拋棄了失敗主義,阿美族人就能開始和社會及政府溝通,如何將東海岸交還給最愛海的族人,並且推向好的發展模式。[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2013/01/31/33335.html]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