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李鴻源:2030年台灣水庫淤一半

中時電子報/陳文信/台北報導 2013.01.29 00:00
「水資源」的議題在國際社會漸受關注,但台灣民眾在油電雙漲之際,常忽略水的珍貴。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就提醒國人,台灣的旱災或水災頻仍,「沒有風調雨順四個字」,且台灣的水庫因嚴重淤積,到二○三○年時,全國水庫的庫容量可能只剩一半,屆時將無法支撐二千三百萬人口的用水需求。

台灣競爭力論壇昨天舉辦「二○一三智慧城市高峰會」,探討「智慧城市」於公共政策與政府治理應用,內政部長李鴻源在會中以「給台灣二○三○年備忘錄」為題發表演說。他指出,台灣「熱島效應」嚴重,每兩年就有嚴重水災,每九年就有嚴重旱災,「沒有風調雨順四個字!」

李鴻源指出,台灣水庫也因淤積問題嚴重,五十座水庫庫容剩三分之二,到二○三○年可能僅剩一半,且因無法清淤,以石門水庫來說,淤泥一億噸,運費達一千億元,且清運的砂石車連結起來可繞地球七圈,實務上不可能達成。

他感嘆,台灣缺乏資源,能源和水的用量大,但價格調整又牽扯敏感政治操作,無法理性討論合理價格;另外,例如抽地下水發展農業、漁業,政府要花很多經費挽救海岸線,投入的社會成本遠高於經濟效益,「實在是充滿矛盾的國家。」

李鴻源表示,台灣面臨全球化、全球暖化問題,因全球人口持續增加,未來地球將更熱、更擠;而台灣資源仰賴國際,在未來卅年間,更可能會有缺乏糧食和能源的危機。

他更提醒,台灣在二○三○年可能會被國際課掉五千二百億元的碳稅,對企業是沉重負擔,台灣處理相關議題時,應釐清政治問題,後續才能理性討論,政府也需要跨部會良好溝通,做好國土規畫,聰明使用國土資源,面對未來挑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