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QE打敗不景氣 全球股市攻高點

自由時報/ 2013.01.28 00:00
編譯盧永山/新聞分析

雖然自二○○八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歐洲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未見明顯好轉,但美歐股市卻紛紛逼近危機前高點,不少新興股市更創下新高,全球債市也有亮眼表現,這全拜各國央行推出量化寬鬆(QE)措施救市之賜。

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聯準會在二○○八年底將利率降至趨近於零並推出QE1,龐大資金流向全球股債市和商品市場,使得美股在○九年三月創下十二年最低後就迅速反彈,隨後聯準會陸續推出三波QE,中間還夾雜其他非傳統作為,總計向市場挹注的資金逼近三兆美元。

另如英格蘭銀行、歐洲央行、日本銀行等主要央行,也降息並推出規模龐大的QE,成為史上「最巨大經濟實驗」。

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就說:「各國央行釋出的流動資金是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推高資產商品價格的最重要原因。」

但分析師表示,過去多年來,美股大漲絕大部分是因為企業買回庫藏股,而非散戶跳上上漲列車,這可由信託基金資金的走向而知。

據統計,二○○六年以來,美國有近六○○○億美元資金從股票基金出走,有八○○○億美元流入相對安全的債券基金。但這趨勢最近有些改變,過去兩週,三五○億美元回流股票基金,顯示美國經濟確實有所改善,投資人的信心回升。

紐約州Federated Clover Investment Advisors股票策略師克里土拉(Lawrence Creatura)表示:「這不僅是聯準會的作為,股市漲成這樣是因為上市企業有賺錢。」

事實上,史坦普五○○指數成分股自二○○八年第四季創下平均每股獲利負○.○九美元的低點後,獲利已逐步回升,去年第四季預料將達到每股二十五.一八美元。

新興市場無疑是主要央行狂推QE的最大受益者,包括東南亞各國在內的多國股市從次貸危機以來的漲幅都逾一倍,但因熱錢炒作所形成的泡沫,也讓他們備感壓力。

回收資金 考驗金融市場信心

主要央行推出龐大QE,讓他們的資產負債表膨脹,未來如何自市場回收這些資金,而不影響金融市場信心,成為一大考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