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三論民進黨的兩岸主張

立報/本報訊 2013.01.27 00:00
一般認為兩岸關係若只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對台灣不利,因為弱小的一方應該要藉由多邊關係以求自保,避免陷入與強勢一方雙邊對決的困境。多邊關係才有讓弱小者閃躲的空間,也才有讓弱小者玩弄槓桿平衡的機會。

面對中國經濟的崛起,兩岸實力強弱消長,民進黨不若以往邱義仁等主張台獨的理由,認為台灣的經濟會被大陸拖垮,所以不適合統一;現在反倒高舉「多邊關係有利弱者」的口號,直呼兩岸雙邊關係應該成為多方多邊關係。

然而,兩岸關係歸根究底其實就是美、中雙方的競合關係,這是從1949年至今未曾改變過的「雙邊關係」。要是納入「台灣觀點」,認為台灣在這個雙邊關係之中至少還有一點主體性,可以閃躲、操作槓桿之類,那麼很抱歉,這個關係就絕無可能只是美、中、台三邊關係,遑論台灣與大陸的雙邊關係,因為南韓、朝鮮、日本、越南,甚至是菲律賓的主體性都高於台灣,這個局必定是多邊關係,不待民進黨呼籲,更不必民進黨促成。

簡言之,兩岸關係若是雙邊關係,指的是美、中雙方;兩岸關係若要細談台灣的角色,就必然是多邊關係。下棋的人是美國和中國,是歐巴馬和習近平,他們考慮的台灣問題絕不只是台灣而已。質是,當下民進黨人主張在政治上「和中、親美、友日」;在經濟上回歸WTO多邊架構等,皆是空洞的泛泛之談,甚至認為美國「重返亞洲」可以制衡中國、減輕亞洲國家的壓力,卻無視兩強之間根本的矛盾和張力。

就兩岸關係而言,美國力求維持現狀,符合其在東亞的利益;大陸方面則視之為「獨台」,所以對馬英九的「三不」、「先經後政」和「求同存異」等政治上的拖延戰術感到不耐,開始提出「政經併行」、「存同化異」和拋出政治談判時間的壓力。這就是為何謝長廷提出「面對差異、處理差異、超越差異」會受到大陸方面肯定的原因。

民進黨的兩岸主張若根據「一個原則、兩個方向、三個反對」來看,恰好符合美、中兩方的利益,因為它不可能促成統一,反而強化了現狀;但是它又解除了法理台獨的雷管,這是國民黨不可能達成的結果。美、中皆不急著改變兩岸現狀,但中國「促談」的壓力益烈,才給予民進黨這個難得的機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