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幸福24號:哭吧‧男孩

立報/本報訊 2013.01.27 00:00
■蕭如婷小週末的夜晚,是娘家定期家庭聚會,也是小蘿蔔頭們的歡樂時光!當他/她們聚在一起,總有玩不完的遊戲以及吵不完的架。雖然熱鬧,但大人總是得一直花精神力氣去調停和排解小蘿蔔頭之間的糾紛。這天,我家已經是小二生的哥哥,心愛的玩具被2歲多的小表妹給弄壞了,他拿起被扯斷的電線,眼淚開始在眼眶中打轉,接著開始放聲嚎啕大哭。此時,我先生看哥哥一直哭,且沒有想停下來的打算,於是非常生氣地罵他說:「哭什麼哭,男生為了這點事有什麼好哭的,不准哭!」不知道大家對「不准哭」這句話是否感到熟悉?從小到大,這句話就經常出現在大人對著正在哭泣男孩的對話情景中。以前聽到這句話時,總覺得習以為常,不認為有不妥之處。不過,開始接觸性/別學領域之後,逐漸地了解,喜怒哀樂本來就是人類會有的情緒及表達;只是,不知何時,這些情緒與感受已經被「性別刻板化」給默默影響了。許多人認為男人「哭」,就是軟弱的表現,身為男人怎麼可以展現軟弱?所以遇到難過的事情時,不准哭;在悲傷的時候,更是不能哭;因為「男生應該要有男生的樣子」,這句話真的是性別刻板化的最佳代表!因此,「性別刻板化」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因為打從娘胎開始,它便無所不在。譬如,看見孕婦時,會先問肚子裡寶寶的性別,而不是關心寶寶的健康;知道生理性別之後,開始著手準備「符合生理性別特質」的相關用品,譬如男生選藍色、女生選粉紅色。就這樣,「性別刻板」變成撫育我們長大的糧食,其影響力逐漸根深蒂固,而我們也逐漸成為一位不具有性別意識的人。這樣的結果是十分恐怖的,因為如果我們繼續忽略「性別刻板」的存在,那麼最嚴重可能會導致性騷擾或性別暴力事件的發生。所以,如何教育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尊重他情緒的展現十分重要。別再以生理性別、性別特質等等來框住孩子。「哭」,是人類最原始的情緒表達方式,所以,男生當然可以哭、可以落淚,並藉由「哭」的方式來表達悲傷與難過,別再受性別刻板的影響而壓抑情感表露。因此,在此事件的當下,我安慰我家兒子,你要哭就哭吧!只是,我自己心中知道,「哭」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需要等待情緒過後,較為平靜時,才能討論與處理。所以,未來當你看見有男生在哭泣時,你可以走過去輕拍他的肩或者擁抱他,為他的情緒展露表達支持及關懷,讓他知道,男兒有淚也可彈!(高雄市小草關懷協會社工督導、台灣性學會理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