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唐湘龍:台灣,一個失智的母親

NOWnews/唐湘龍 2013.01.25 00:00
誰說不會開戰?如果開戰,台灣躲不掉這一局的。我是說釣魚台。 中日之間正為了釣魚台風風火火。期待日本大選之後會有新的轉折,顯然沒有。現在,除了台灣,大陸、港澳,華人世界的媒體焦點都是釣魚台。每天充滿質量俱重的報導。歷史、軍事、外交,齊頭併進。這件事其實很難善了。 惟獨台灣冷。極冷。台灣的冷,不是冷靜,是冷漠。冷靜是好的,冷漠是不好的。冷漠會傷害到自己。因為冷漠會讓一個社會鴕鳥化,「集體無知」。釣魚台距離基隆港口才186公里,距離彭佳嶼才140公里。是公里,不是海浬。這個距離,差不多台北開車到台中。但在心理上,釣魚台彷彿有186光年這麼遙遠。而且,是浮動的。越漂越遠。 看著「全家福號」保釣船7人、單船出海,兩艘海巡隨行,想也知道靠不了岸,平平安安,但冷冷清清回到瑞芳,我真替台灣擔心。 常聽到一種常識性的論調,說此一時,彼一時,今天的亞太形勢,經貿掛帥,中日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不可能開戰。尤其是為了一個小島。這種認識當然有其理智基礎,但是跟1949年之後的歷史經驗不符。 1949之後,除了「抗美援朝」介入韓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的衝突,幾乎都是為了小島。很小很小的島。為了黑龍江上的「黑瞎子島」,它連老大哥蘇聯都翻臉;為了台灣,幾度對金門用兵,背後是美國;為了西沙,它跟老戰友越南也翻臉。打了兩次。 說中國不會為了「小島」開戰,這是昧於過去半世紀的歷史事實的。台灣人再冷漠,也不能無知。如果釣魚台擦槍走火,那是在台灣家門口。更有主體意識的講法,應該說是在台灣的院子裡。 我們的社會毫無危機意識。大量能量消耗在內部政治裡。外交是內政的延長。軍事是外交的延長。我們延不出去。像是沒有延長線的電器,沒辦法用。我們會為了政黨對抗,偽裝火大,但是,對釣魚台隱然存在的戰火,無感。談起釣魚台,羞羞怯怯,吞吞吐吐,坑坑巴巴,政治人物的嘴臉假透了,噁心透了。 我建議一件事。私底下,我談了好幾個月了,就是:訂10月25日為「釣魚台日」。人微言輕,沒什麼大學問,只是想喚起社會意識,每年到這一天,辦點活動,講點話,學校裡,要有一些釣魚台的公民教育,把從心裡要漂走的釣魚台拉住。 最近幾次去中山堂。台北的。現在是文創熱區,西門町裡的靜謐空間。但那是日本戰後受降之地。受降之日,就是10月25日,這是台灣光復節的由來,到現在,中山堂的主廳都還叫做「光復廳」。那是個歷史穿越的空間,受降的歷史照片掛在廣場邊上。連戰時代矗立的抗戰紀念碑靜靜的躺在廣場角落。年輕世代的心靈出現了「歷史大斷層」,這會讓年輕人對兵凶戰危的心理準備不夠。 去年10月25日,馬英九總統在臉書上發表文章,提到台灣光復節,提到釣魚台。他說:甲午戰後,中國失去了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台。釣魚台像是「襁褓中被偷抱走的孩子」,名字被改了,我們都不知道那原來是台灣的孩子。馬英九強調:「骨肉離散五十年」,「被抱走的歲月喚不回來,但被改的名字我們都還記得。」 這段話雖然是文字,但說得極好。釣魚台和台灣是親子關係。歷史、地緣、地質上,釣魚台都是「台灣的囝仔」。我們有必要讓台灣世世代代都不要忘了骨肉重逢的期待。但現在,中日為了爭奪這個孩子,劍拔弩張,而這個孩子真正的母親卻彷彿失智,記憶極為模糊,眼神極為空洞。對親權的主張,消極的嚇人。 因為內部政治的消耗、抵銷,台灣成了全世界罕見的「無節日國家」。這種情況在民進黨執政之後快速惡化。各種中國現代史連結的政治性節日全數冷處理,甚至是國慶日。但我不懂,「台灣光復節」起碼是可以有共識的。但現在,連「台灣光復節」都冷清到不行,我們真的是對進行式的歷史進程集體冷漠,集體失智。 一個圓缺一角,還叫圓嗎?「星星知我心」如果五個只找回四個,算團聚嗎?因為被偷抱走的釣魚台還沒有回來,台灣算光復了嗎?台灣還沒有光復。至少,還沒有完全光復。 所以,把已經冷掉的台灣光復節,10月25日,訂為「釣魚台日」,每年這一天,至少是一個日曆上的提醒。這一天,日曆上不要用國旗,不要用紅字。應該用其他深色字。如果要用國旗,國旗上應該別上「黃絲帶」。繫黃絲帶在老橡樹上,繫黃絲帶在國旗上,象徵對釣魚台回家的期待。回到台灣的懷抱。 我們的精神教育出了極大問題。對南沙主權的流失,無感。對釣魚台主權的流失,無感。我們不但對政治、歷史、外交的大課題無感,還把這種無感當時髦,流行起來了。 我真是個跟不上流行的人。我真不時髦。我看不見釣魚台,但釣魚台一直在我心裡。 釣魚台風雲詭譎,戰爭沒有想像中那麼遠。但釣魚台的母親─台灣─眼神依然如此空洞。 (本文作者唐湘龍,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家,NOWnews《今日新聞》名家論壇作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