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貨幣寬鬆不停 全球經濟陷險境

中央社/ 2013.01.24 00:00
(中央社台北24日電)自爆發金融海嘯以來忙著搶救經濟的央行,如今被告知他們的行動恐適得其反,危殆世界經濟。

即使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全球成長前景,各國央行一連串寬鬆刺激措施,在瑞士達佛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WEF)遭致批評聲浪。

這些疑慮包括: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助長政府和家庭自滿,加劇貨幣競貶風險,造成資產泡沫。

前德國央行總裁,目前任瑞銀(UBS AG)董事長的韋柏(Axel Weber)表示,央行可以爭取時間,但無法解決長期沈痾。

在美股觸及2007年底以來新高,倫敦房價飆漲,垃圾債券殖利率首次跌破6%以下,這些警告聲浪更甚去年。

倫敦Algebris Investments LLP 董事總經理賽拉( Davide Serra)指出,倘若採取的是爭取時間的策略,那麼這段時間做什麼才是關鍵,」

自雷曼兄弟(Brothers Holdings Inc.)宣告破產近5年來,主要國家利率仍近乎零,光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資產負債表就逼近3兆美元。

外界對貨幣寬鬆政策的警告,並非無人理睬。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S. Bernanke)14日表示,官員必須密切注意量化寬鬆的成本和風險。英國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上週也警告,競逐報酬率似乎再度蔚為風潮。

目前為止,大部分央行首長仍站在量化寬鬆這邊,聯準會祭出第3輪量化寬鬆,降低失業率,歐洲央行則矢言收購資金短缺國家的債券。日本本週宣布向聯準會量化寬鬆策略看齊,提高通膨目標至2%,加拿大央行也稱升息時間沒之前預期近。

去年卸下英國央行理事,目前任職華府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的波森( Adam Posen)指出,量化寬鬆能創造短線利多,但長期風險不大。雖稱為非典型貨幣政策的寬鬆政策,但其實是央行常做的事。

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學教授艾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指出,對全球最好的,就是如果所有央行都同意提供經濟成長更多支撐。

2011年辭去德國央行總裁的韋柏憂心,只要央行維持寬鬆政策,政府和家庭不會有誘因降低債務,結果是經濟被蓄意膨脹,延後必要的清算。

避險基金艾略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 Corp.)創辦人辛格爾(Paul Singer)指出,決策者被哄得相信量化寬鬆不用付出代價,其實量化寬鬆扭曲了長期債券,甚至可能是股票的價格。(譯者:中央社劉淑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