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治病也要做環保 氫氟烷噴霧吸入器救臭氧層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3.01.22 00:00

要治病也要環保!近年來各個先進國家的過敏氣喘患者持續增加,吸入性類固醇是目前認為治療氣喘最有效的藥物,但是傳統吸入藥物的推進氣體為「氟氯碳類」,會破壞臭氧層,台灣自製新式「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不會破壞環境,讓患者治病時也能做環保。

台灣第一個國產「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已於今年1月份正式獲得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並通過「HFA200(Budesonide200mcg)Inhaler」,適用於治療支氣管氣喘,能夠改善肺部功能,並減低呼吸道過度反應,該藥的使用方便性高,預計可嘉惠全台兩百萬氣喘患者。

由於過去使用類固醇引起許多副作用的關係,很多民眾聽到醫師叫氣喘的小朋友要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就會很排斥,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暨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表示,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只有口服類固醇的1/20,相反的,如果氣喘沒有控制,日後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機率增加,一旦肺功能受到影響,就會加速身體機能老化,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甚至肌肉萎縮、呼吸衰竭而死亡,若疏於治療,將會愈來愈惡化。

高尚志表示,民眾對於心臟病、乳癌等疾病深感恐懼,但事實上,COPD的盛行率高於缺血性心臟病、攝護腺癌及乳癌,氣喘主要分成四個階段,包括「輕度間歇性」、「輕度持續性」、「中度持續性」、「重度持續性」。依據全球氣喘創議組織於2006年公佈氣喘診療指引顯示,治療主要以控制的「抗發炎藥物」及急性緩解用「支氣管擴張劑」兩大類為主,吸入性類固醇屬於主要抗發炎藥物。

而且經過臨床顯示,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患者不用過度擔憂類固醇藥物副作用,根據研究也發現,病童長期使用適量固醇類吸入劑,不會影響身高發育,具有較高安全性,全身性副作用大幅降低,患者也可避免因藥劑過量而產生的酒精過敏現象,大大提升用藥意願。

但是傳統的吸入性類固醇使用氟氯碳吸入推進劑,對地球臭氧層造成破壞,依據1989年「蒙特婁議定書」內容公告及進展,全球將於2015年正式禁用含「氟氯碳吸入推進劑」的「氟氯碳定量噴霧吸入劑(CFCMDI)」,全面轉換成含「氫氟烷吸入推進劑」的「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HFAMDI)」。

振興醫院呼吸照護中心主任盧崇正指出,台灣患者過去使用的藥物多依賴國外進口藥物,費用高昂,在台灣第一支國產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核准上市後,不僅費用可以降低,而且操作及攜帶簡便,又不受肺活量影響吸藥量,適合兒童、老人與氣切者等無法用力呼吸者,使用便利性優於傳統藥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