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夜空裡的羽翼

立報/本報訊 2013.01.16 00:00
■王欣華當社區大學在夜裡點亮了學習的通道,我看見熱忱與動機的匯聚能量,也覺察角色置換間的微妙變化,更驚嘆個體互動間的無限可能……學習無所不在,無時無地,並且如影隨形。

也許是義務教育形塑了教學場域和知識傳遞的風格,學習者對靜默或被動的歷程習以為常,多年之後,當個體發展為具有自主決定權的成人,意識到自己內在的學習趨力時,各地的社區大學成為需求達陣的理想去處。華燈初上時刻,懷抱熱忱與動機的朋友們紛紛走進夜裡的學習通道,不同於以往的是,成人比學童增添更多意識及人生歷練。

「我來學習怎麼拍紀錄片,想把家人和學生的成長過程忠實留存下來!」

「原住民朋友很爽朗,我想多知道一些他們的想法和文化。」

「到處都是可愛的小花小草,它們到底叫什麼名字啊?」

「年輕的時候一直愛彈吉他,好不容易事業家庭都安穩了,就想起吉他老朋友啦!」

「說實話我沒有特別想學的課程,只要能出來走走看看,就是很開心的事。」

「其實我和音樂沒有緣份,看到小巧可愛的烏克麗麗,想說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

「我不知道該和兒子聊些什麼,如果我會彈一點吉他,也許就有話題和他說說。」……

學員開啟學習之門的原因,遠比教師所能猜想的還多,如何滿足主動學習者的各式動機,是社大教師永遠的艱難課題。與動機同時交織的,還有學習者大異其趣的個人特質與經驗背景,清楚預告了單一教學設計模式無法竟功的事實。知識面向無遠弗屆,端看教學者是否體察其寬廣或視角,再依學員狀態,決定採取哪些方式來傳遞核心概念。教學訊息對學習者必須有意義,方能順利理解與接收,透過多元感官策略提供思考、實作與想像,自能讓收訊者各取所需。更具效能的師生互動,則是在學員知覺困難的當下,給予具體引導協助學習者解決自我困境,甚至在學員提出難處之前便已預知,並在備課時先行推演因應策略。

教師在課堂場域之外也經常是學習者,在社會殿堂中養成生存關鍵技能並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如何將個人體驗轉化為課堂上對學員學習困境的感同身受,是件極具價值的事。無論是教師或學員,每個人在例行性作息的不同時刻經常扮演不同角色,說不定日間為人上司、午后為子接送、晚上成為學生、夜裡也許又為人子盡侍奉之責……。當成人的諸多角色來不及順利轉換之際,情緒和意念就可能成為社大課程運作的絆腳石,也在師生之間多了莫名的張力。教師在課堂上順時或順勢的換句話說,或是讓自身角色兼具彈性,自可在成人教育中亦師亦友開心勝任,與學員共同習得角色的適切轉換,也共享教與學的成果與樂趣。

教學歷程最迷人之處,無非是每節課的獨一無二。同樣的主題在不同學員組合的課堂上,向來就不是完全相同的進行方式,即便同樣班級在不同時刻,也會隨著每個當下而有不同的互動風貌。一如人生的瞬息萬變,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教學設計絕非各種片段知識的排列、組合或堆疊所能成就,而是需要在整體與細微之間誠懇洞察其連結,然後在縝密思考中理性行動,彼此相待以情。

夜裡或許該是歇息的時候,然而,還有那麼多閃動的眼神在仰望學習的領空。心靈動力是世間最美好的能量,但願社大教師甘願做為溫潤和煦的上升氣流,讓學習的羽翼得以順勢飛翔,實現無限可能。(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講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