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連續腹瀉三天 29歲男發現罹腸癌第二期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3.01.16 00:00

是吃壞肚子?還是諾羅病毒感染?29歲的男性外籍交換生連續腹瀉三天,而且有血便,先行到診所治療沒改善,轉到新光醫院就診,醫師安排住院做大腸鏡檢查,切片證實該學生罹患腸癌第二期。

新光醫院健檢中心內視鏡室主任劉玉華表示,該男生有大腸癌家族史,家人中有三人都罹患大腸癌,而國人近年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遽增,依衛生署統計顯示,大腸直腸癌自2009年成為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目前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若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罹癌風險更高,更應定期且要提早做大腸鏡篩檢。

劉玉華強調,即使是大腸癌高危險群,但是及早檢查有辦法搶先阻斷大腸癌的形成,因為大腸癌大多源自於早期為良性的「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惡性演變過程需經過基因突變,以及5到15年時間來形成。

而腺性瘜肉癌化的進展和瘜肉大小及形狀有關,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大於兩公分的瘜肉,惡性變化的風險超過30%,而一般較小的腺性瘜肉產生癌化的機會則為5%到10%,因此及早檢查,一旦發現瘜肉較大或形狀特異,及早切除,就能有效阻斷瘜肉進展成癌症。

但若是有家族大腸瘜肉症的民眾,未來發生癌變的可能性高達100%,具有這種瘜肉症遺傳者,大腸直腸中可能會有數百,甚至是數千個以上的腺瘤性瘜肉,大腸瘜肉症病患的子女約有50%的機率會得到遺傳,早期切除瘜肉可使其不演變成惡性腫瘤,即使是發現時為早期腸癌,5年存活率也可以超過90%以上。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提醒,大腸鏡是檢查大腸疾病最佳利器,但是有些人做了大腸鏡沒發現病灶,後來才發現確實有大腸腫瘤,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大腸鏡檢查瘜肉遺漏率約有15%到25%,而原因最主要是大腸清腸不乾淨。

影響大腸清淨度的因素中,以「低渣飲食」的配合為最重要,高尚志說,現在在進行大腸鏡檢查前,通常會要求受檢者要配合低渣飲食及清腸動作,如果沒有配合好,腸內物太多,就容易影響大腸鏡的檢查效果,因此若能配合更好的低渣飲食,檢查效果會更好。

該院今年特別引進日本大腸鏡前專用的低渣飲食代餐,做為健檢套餐的標準配備,讓受檢者在檢查前更方便且有效地接受低渣飲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