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行政不鬆綁 公私立大學都煎熬

立報/本報訊 2013.01.15 00:00
【記者鄭諺鴻宜蘭報導】「大學行政不鬆綁,校長會窒息、教授會坐牢!」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15日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時表示,行政鬆綁不等於讓大學為所欲為,應建立法治觀念,研究經費並非自己的私房錢,多數教授常認為研究經費是自己的,使用時恐有公私不分的疑慮,就算研究表現優異,也不能漠視法律。私校補助款不敷使用教育部15日在宜蘭佛光大學舉行第2天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午進行分組討論,主題為「行政鬆綁,夥伴共治」。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指出,私立大學發展有4大困境,經費短拙、政府對私校控管限制、社會對私校觀感及師資難聘。江漢聲以美國史丹佛大學為例,該校學費收入占所有資金來源僅18%,但輔大單學費就占了66%,單靠補助額根本不敷使用。根據教育部會計處2012年數據顯示,一般私校學費收入約占所有資金的54至69%,國立院校19至31%,大學學費在台灣的不合理現象,對私校而言,更是經營的困難。每生補助款差5倍以教育部98學年度每生補助款來比較,國立院校每生補助款為14.25萬、私校校院每生為2.47萬,相差5倍。江漢聲質疑,同樣是納稅人的孩子在念書,為什麼差這麼多?江漢聲強調,台灣的大學學費不能調整並無法律根據,建議教育部擬定機制,了解各校學生家境貧富狀態,政府、學校給予經濟弱勢學生學費補助。原則讓私校學費回歸市場機制,如同私立中小學、幼稚園一樣,對公私立研究學費調漲辦法,採取可行措施。每所私校都要思考自己的定位、轉型;私校要走向單獨招生,招收「非應屆高中畢業生」或「在職生」,教育部應特別輔導。研究預算運用應彈性黃煌煇指出,行政人員應跳脫公務管理觀念,研究計畫不像公務預算「一個蘿蔔一個坑」,無法完全掌握,應具彈性。他舉例,部分教授被退回單據時,往往不曉得是哪個環節出問題,成大與人事會計協商,利用表格勾選方式,如蓋錯章、資料不足、核銷內容錯誤等選項,良性溝通,以前一個月平均有30件經費虛報,去年實施稽核後大幅減少,成效不錯。他建議教育部督促各大學養成內部稽核習慣,適時提醒不當報帳,並撥經費成立稽核室,對教授及廠商有嚇阻作用。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也說,行政鬆綁有2個層次,一個是修法,一個是法律範圍內,教育部修法的努力仍不足,現在全世界的大學自主都推動法人化,這才是真正的鬆綁。台大雖一直推動實質法人化,但自籌經費仍被綁住,希望鬆綁限制,將經費分為政府來源或非政府來源,以利學校運作。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行政鬆綁包含很多面向,政府監督責任與大學自主間需取得平衡,現已積極推動大學組織鬆綁,近期將頒布相關辦法,但大學法人化未取得社會共識,教育部試辦大學自主治理,希望先建立典範,再進一步擴大。黃雯玲補充,教育部會建立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成立「高教審議會」討論學雜費鬆綁議題,主要有3大策略,減緩高等教育反重分配現象、強化弱勢學生照顧、合理反映教學成本與品質。將學雜費自主權還校方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教育部每年補助私校費用約10至15%左右,管控程度卻和國立大專校院一樣,不符合對等原則,每年為學費調整就得吵一次,最後仍被教育部以「道德勸說」為由要求不調漲。目前已有幾所私校醞釀準備向教育部提出「調整學雜費自主權」,假若被駁回,必要時不排除透過行政訴訟或大法官釋憲來解決。賴鼎銘指出,從民國87年迄今共15年間,有3所大學沒調整過學費,包括明道大學、佛光大學及馬偕醫學院,僅調整過1次的是逢甲大學、實踐大學及銘傳大學等7所學校。他呼籲教育部把學雜費自主權還給學校,當前水、電、人事費用統統上漲的情況下,私校經營越來越艱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