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垃圾基因轉型成功 微生物利多於弊

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編譯 2013.01.14 00:00

在2012年整年中,無數的醫學研究與發明不僅為社會帶來更多福利,也有許多顛覆過往思維的理論出現,近日美國《時代》雜誌(TIME)評選出醫學領域上10大突破,其中不僅有對傳統觀點的顛覆,也有新型藥物與技術。讓人足以了解未來醫學發展將有如何的脈動。

過去被視為垃圾DNA的無編碼基因,事實上卻是掌握基因序列的關鍵。(圖片/取材自美國《時代》雜誌)

1. 非編碼基因不再是垃圾

在人體的基因組中,有98%都屬於無編碼基因,過去的研究都將這些基因視為「垃圾DNA」(Junk DNA),認為它們只是人類漫長演化史中遺留下來的產物,並無任何生物上的功能,然而最新研究卻發現在無編碼基因上才是真正掌握新陳代謝與調節基因的開關。

其實早在2007年的基因解碼工作中,科學家團隊就已初步發現垃圾DNA的重要性,並由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提出「ENCODE」研究計畫,目的在於探究人體基因中所有功能元素,編成基因序列導覽書。這些為數眾多的無編碼基因負責調節基因發揮作用的效能,將影響未來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上的研究方向。

2. 微生物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人體身上微生物總數可多達上百萬種,但大多數屬於無害種類,甚至還會有助身體健康機能。(圖片/取材自美國《時代》雜誌)

猜猜組成人體的成分中,哪樣東西佔最大部份?答案既不是細胞也不是基因,而是微生物!2012年6月發表於「自然」、「PLoS One」科學期刊上的研究文獻指出,人體的基因數約有2萬3千多個,已經是十分驚人的數目,然而我們身上所承載的微生物總量更可以高達8百多萬個以上,此外,與人體細胞的數目約為10:1的比例,而大部份的微生物對人體是有益處的,例如幫助人體消化食物、增強免疫功能等。

生物學家對微生物進行深入探究,研究中針對242名參與者身上的微生物做分析,發現每個人身上各處都存在著微生物的蹤跡,且種類都會有所差異,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被認為會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竟能彼此和平共處,且大多數不會導致人體健康危害。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10866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