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左右看:休耕補助減半之後…

立報/本報訊 2013.01.07 00:00
左看:變變變 就是迴避合作社

2013年伊始,台灣從干犯一項大忌又換成干犯另一項大忌。此前,荒廢田畝是傳統惡德之至,卻由政府率行休耕政策近卅年,如今驀然回到「一日不作,一日不得食」的正軌,結束一齣曠古鬧劇。

然而,鬧劇又緊接上演另一齣,當局居然不避諱地主、佃農的名與實,完全無覺地佃關係的敏感性,近年來即不斷朗聲「小地主、大佃農」的進行曲,此刻,終於對著「不作而食」的屍體噓氣催生為小地主,另一方面,也將城市的失業、失意人口趕屍為大佃農,力圖媒合兩造成地佃關係,以此世所大忌,來搶救台灣的農民、農村與農業,堪稱是奇門遁甲之至。

不用說,這齣新鬧劇也必然以悲劇收場,因為再大的佃農,就算10甲,跟台灣以外的農戶相比,一點也不大,如何有競爭力!還不是仰賴政府補貼維繫。

當局變變變,就是迴避合作社,總以犧牲農民一部分人利益來肥大另一部分人利益為得計,從不講求團結、共利的集體主義,台灣在意識形態的盲點於農業政策上格外清晰明白。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漂鳥回 多是傳奇非真實

為整併耕地,制造「小地主大佃農」的新農村,今年起政策大翻轉,話說是休耕補助減半,其實是讓徒具農民之名而坐領休耕補助的地主活不下去,遂不能不出租農地,讓回流農村的新一代人容易承租作佃,從而活化廢園、擴大生產規模。

這項政策翻轉確實有其合理性,糾正荒蕪田疇近卅年的荒謬措施,值得額手稱慶,而眼下就得面對被斷了輸血管的新飢民,但請勿濫情,他們應該復耕,或者招租,倘不能維生,需要的是社會救濟,絕非空占土地,唯賴政府餵養。

可慮的是,儘管言論界洋溢著一片把農業當農藝的自然主義風,實際上,年輕的漂鳥回鄉一逕回到下地務農的人數,究有多少,非常可疑,更多是傳奇故事,而非真實人生,說到底,人的復耕比地的復耕難上多多,在這工業化時代,整地容易,要人回歸自然,等於要人換了靈魂。

而大佃農政策的成敗利鈍很快就要見真章了,農民不再拋荒了,但拋租、拋售都有人接手嗎?接手的大、小佃農能夠賴以糊口嗎?且看事實回答在即。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