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跨界通道 通識老師搭橋梁

立報/本報訊 2013.01.06 00:00
【記者鄭諺鴻專訪】「通識教育是學生不可或缺的養分,得以看見世界圖像、認識生命的機會。」獲得教育部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專任副教授梁家祺認為,通識教育是跨界通道,要以不同視野引導學生拓展知識深度、學習廣度、促進多元閱讀,跳出既定框架。師培轉通識 改變方針梁家祺的求學路相當順遂,台大農業化學系就讀到碩班畢業,隨後申請到國外相關領域博士班入學資格,家人期許她繼續進修,但她始終有一絲猶豫。碩士班的研究歷程中,梁家祺覺得自己的生命和這個學科存在隔閡,沒辦法適切對話,於是讓她下定決心放棄出國進修的機會,投身職場。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專任副教授梁家祺認為,增進學生「作學生」的能力遠比「如何學習」重要,裡頭涵蓋知識與學習方法的精進,還有師生間的互動等。(圖/梁家祺 文/鄭諺鴻)梁家祺擔任過研究助理,曾進入業界,後來回到校園進入師培中心,後期轉至通識中心。梁家祺很懷念師培中心,因為主動回來修習教育學程的學生非常認真,有些在職專班的學生和自己年齡相仿,有更多談得來的話題。後期為配合少子化、教師需求下降因素,校方決定關閉師培中心,老師們便轉移到通識教育中心。「那時我站在通識課教室門口,心裡喊著真不想進去上課。」梁家祺說,學生上課不看老師、缺席問題十分嚴重,又無法強迫學生,畢竟對學生而言,這只是一門通識課。她領悟到不該把教育學程的課原封不動地搬來,因為這些學生未來不是要當老師,當然受不了以教科書為主的授課模式,於是她開始調整教學方式。關懷山水 開闊視野梁家祺開設的課程很多元,從自然文學、環境倫理、物種與演化到科學家探索歷程。她認為,通識教育的功能是擴展學生的視野,如果老師自己都不夠寬廣,如何帶領學生?她以自己為例,大學時期接觸許多自然文學作品,拓展視野也深受感動,她熱情地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學生。梁家祺強調,增進學生「作學生」的能力遠比「如何學習」重要,裡頭涵蓋知識與學習方法的精進,還有師生間的互動。大學生普遍不重視通識課程,老師更應了解班級經營的重要,除了善用多元授課方式讓課程節奏有起伏,也利用課堂問答與同學互動,創造凝聚力。環境保護與自然文學是梁家祺相當重視的議題,她透過文學形式,讓學生感受自然環境的內在價值,藉由導讀與校外體驗的行動學習,讓學生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關心台灣環境相關的公共議題。梁家祺每學期上到環境保護與自然文學課時,都會帶學生到陽明山八煙生態農村部落,讓學生下田插秧、割稻、種蓮花。99學年度更配合時事,增加國光石化專題,帶領學生前往大城濕地體驗感受。「通識課是奠定學生人文素養和專業結合不可或缺的一堂課。」梁家祺說,以台灣目前整體的通識教育環境而言,真正認真推動的學校仍是少數,若學校高層能更了解通識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就能鼓勵教學現場的第一線教師。她建議,新生剛進大學時就是個很好的時機,應該趁機營造校園重視通識教育的氛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