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施顏祥日前表示,國營事業績效獎金修正方案預計 3月提出,未來除員工貢獻度、生產力提升外,績效獎金還需考量整體社會環境,像是當年度經濟成長率、失業率及「家戶所得最低20%者的所得成長率」等3項指標,以苦民所苦。
現行國營事業年終獎金合計考成獎金及績效獎金最高可領 4.6個月,外界質疑油電公司虧損連連,還可領獎金;油電公司員工則喊「不公平」,認為是配合政策性負擔所致。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國營事業每個產業別都不同,其中,台電公司等於獨佔事業,問題更不一樣。
他說,台電公司管理不彰、弊端叢生,不太可能冀望一次解決;楊家彥指出,令人擔心的是,改革進行太快會影響供電穩定,阻礙台灣經濟活動發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表示,油電公司績效雖有必須改進的地方,但油電公司虧損,主要還是政府為穩定物價、考量經濟成長及產業競爭力,要求凍漲或緩漲油電價所致。
梁啟源說,這根本是不該做的事,一旦做了,不僅會產生現在的社會爭議,後面有更多苦果要大家一起承受,而且也達不到政府原先「穩定物價」的美意。
他指出,台灣燃料多依靠進口,如果不即時、實質反映燃料成本,將來總有一天要反映,中油、台電公司、政府及納稅人也不可能長期補貼油電重度使用者。
楊家彥則認為,浮動電價的概念來自使用者付費原則,立意良好,但還是要顧到大局。
他說,廠商考慮不外是土地、資金、勞工及穩定的電力供應,經濟部力推台商回流政策,但核四因核安爭議不商轉、加上核一、二、三廠屆期除役,電力供應吃緊下,會降低廠商回台意願,不利台灣經濟發展。
楊家彥指出,要改革台電公司,先要派任非酬庸性、不是台電體系的主管,利用外部力量,逐步改進。
梁啟源則認為首要之務是免除油電公司的政策負擔。
他說,政府要照顧弱勢族群或穩定物價,可以用其它的政策工具,國營事業應回歸本位,達到盈餘目標繳庫,全民才會有最大福利,達到雙贏。
不論如何,兩位學者都建議,國營事業員工年終獎金只要景氣不佳就會淪為眾矢之的,各界應放下成見,以理性、透明方式,盡快尋思解決之道,以免社會成本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