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BMW【試車報導】集大成之作!M6以駕馭樂趣,做GT精神詮釋

Carstuff/edison 2013.01.02 00:00

距離上次體驗時間相差一個半月、距離長達320公里,這南轅北轍的試駕環境,對於BMW M6的感受會有何差別?就如這距離般,差異很大!

2012年10月底的BMW菁英駕訓課程中,汎德汽車準備了M GmbH的菁英車款,包含當前世代的M3、M5、M6等,在大鵬灣國際賽道中首度接觸這當家性能跑車,興奮之情可以想見,但在多次賽道駕馭中,要說最為契合賽道節奏的,其實並非M6,而是整體設定更趨戰鬥、更為緊繃的M3,對於M6的印象,相似於較低重心的M5,應該是最深刻的感受。

繼先前的大鵬灣賽道之後,此次再次試駕BMW M6,場地換做一般開放式道路,更有不同感受!

經過了一個月半,再次有了駕駛F12世代M6的機會,這次不是在封閉式賽道,而換成了東北角的2號省道,與連結台北市區的1號國道及62號快速道路。結合一般道路、高架道路等路段的測試路線,雖然受限於道路法規,無法讓M6身手全數展出,但以一整日的相處時間而論,相對於大鵬灣賽道,這次的M6,卻紮紮實實的讓我感受到其當家旗艦跑車的狠勁,不,應該說是很讓人過癮的GT精神。

巧合的,近來開過的GT跑車不少,但詮釋的各有巧妙不同。GT跑車,全名為Grand Turing,要讓此旅程過癮滿意的,強悍的性能絕對必須,但在恣意旅程與駕駛樂趣中如何取得平衡?各家車廠拿捏的比例不同,Ferrari充滿熱血氛圍,Aston Martin仍帶有濃厚優雅,Bentley則是不急不徐的奢華至上,Mercedes-Benz要以穩定見長,至於此次M6所代表的BMW,強烈的品牌個性—〝Driving Pleasure〞仍不改初衷,駕駛樂趣還是排在前頭。

基於F12世代6系列衍生而來,外觀上M6有著不容錯認的專屬套件,讓全車的武裝氣勢強化不少。

三大設計的下氣壩,提供引擎足夠進氣量與散熱效應,也成為了車頭最佳的辨識特色。

LED主動轉向頭燈搭配天使光環設計,與車尾的LED光條,自然是M6身上不會少了的家族面貌。

車側飾條整合轉向指示燈,質感一流,並嵌在車側版件立體折痕邊,更具特色與一體感。

與M3相同,大片的碳纖維車頂給予了M6更低的重心優勢,並考量空氣力學增加了折痕,提升視覺效果上的爽度。

原有的鴨尾尾廂蓋設計上再加一小型尾翼,下方則為左右雙出式的排氣尾管,前後的序列安排,也讓視覺更有層次。

前265/40R19搭配後295/35R19胎圈規格,且輪圈與卡鉗上也皆有M系專屬的廠徽設計。

幾乎與上次M5相同的試駕路線,這次的M6,也是搭載著完全相同的動力心臟,這雙渦輪增壓的V8汽油引擎,有著一長串讓人難以全盤記得的厲害科技,轉化為實際感受,與過去自然進氣的相比,最明顯的就是那從低轉速就不保留的強大推力,藉由渦輪來彌補、甚至更優化了引擎排氣量的縮小動作,展現出的加速力道,線性的綿密感卻沒有過往渦輪增壓系統的讓人難以吞嚥。就好比是把之前V10引擎的輸出曲線往前拉伸,踩下油門立刻就能感受到深陷座椅的推力,但那大排氣量自然進氣的暢快,就可完全的兼顧,這,就是這具引擎的魅力。

與M5相同,此世代的M6搭載4.4升TwinPower Turbo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具備有560hp/6000rpm最大馬力與680Nm/1500rpm峰值扭力,搭配M 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原廠數據顯示可於4.2秒完成0-100km/h加速過程,可說是目前BMW旗下最速旗艦。

之於這具4.4升V8引擎,這雙渦輪系統就很像是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般,縮短了讓駕駛體驗刺激結果的時間,但又沒有過度的劇烈反應,不會以爆炸性般的讓人慌張收拾結果;且更像是化學反應式般,只要稍微改變了一下箇中所添加的變因,結果也總是讓人驚喜。這些變因,M6也熟悉的陳列在排檔座周圍,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油門反應、DDC電子懸吊模式、方向盤輔助力道設定、換檔速度等,更改其中一項,或是全盤變動,都會有讓人心喜且明顯的改變,原來,這引擎可以有如此多的表情,但相信我,只會從快,變到更快,還有嚇死人的快!

排檔座四周,提供了包含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油門反應、DDC電子懸吊模式、方向盤輔助力道設定、換檔速度等模式供選擇,可以進行相當細微的動力與操控介面調整。

多樣模式的調整,皆會出現在儀表板下方螢幕上,並可選擇客製預定模式,將所有可調介面預先設定,無須一一切換,提供更快捷的操控設定。

到底M6有多快?這的確很難形容,尤其在這法令限速最多只有100km/h的試駕道路中,這絕對不花M6一眨眼的時間;如果你平常沒有接觸這種超過500匹馬力的車輛,全力踩下M6的油門,應該會讓你有坐雲霄飛車般的感受,且別忘了,你是在一般道路上,而不是在設定好的軌道上;如果你有這種超過500匹馬力的經驗,M6的快,沒有那種歇斯底里的難以掌控,全力油門後你應該不會冷汗直冒,但儀表上的數字還是會讓你感到滿意,且重點是,你可以頗輕鬆的感受這速度的上竄、享受那陷在座椅內的快感,而對於路感的回饋,也有著八成的掌控,卻不會有著滿頭皺眉的不適。

澎湃的動力,如海浪般持續湧上,並透過渦輪的加持,讓低速的扭力同樣飽滿,但不過分唐突,清楚展現GT定位。

沒錯,雖然M6的動力很過癮,但在將所有模式設定到最緊繃的狀態後,他所給予的GT定位還是沒有走味,雖然可能較千萬等級的GT跑車刺激了點,但這也就是M6的價值與特色所在,畢竟以數據而論,很多千萬級的GT跑車,都還不是M6的對手。

雖然有著與M5相同的動力系統,但相較於M5低上許多的重心,讓M6開起來有著更高的掌握度,對於路面的回饋感受也更高,但仍具有一定的舒適表現,沒有如M3般的直來直往。

雖然在賽道上,由於車身重量與定位設定,M6沒有如M3般的輕盈與精準,但在一般道路上,面對彎道的考驗仍可展現出四平八穩的穩定性,縱使將懸吊系統調整至最緊繃的狀態,仍不會有過度不適的彈跳出現。

如同一開場所述,M6的快,不會有那種M3般拳拳到肉,相較於M5的沉穩,卻又多出些快意,駕著M6,你大概可以想像那種場景,前方無盡延伸的寬廣道路,你與你心愛的另一半一邊談笑風生,一邊以高速巡航;這畫面,絕對與駕著M3只想要挑戰一個又一個的刁鑽彎道,或是駕著M5那種低調沉穩的感受有所不同,而這,不僅清楚說明了M6與其他M系兄弟的定位差異,那開起來的手感與氛圍,也就是如此的不同。

與一般6系列相同的內裝格局,維持一貫的駕駛取向,但針對配備、用料更為高檔,提升整體的舒適感受。

三輻式的M款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後方具有換檔撥片設計。

抬頭顯示器除了提供引擎轉速與車速外,當啟動衛星導航系統時也會提供輔助資訊,減少駕駛低頭觀看中央螢幕的機會,提升行車主動安全性。

駕駛座左方開關總成,下方兩個按鍵分別為車道變換警示系統與抬頭顯示器開關。

整合Comfort Access免鑰匙晶片系統的引擎啟動鈕,下方則為引擎怠速啟閉開關,為此高性能車款注入高效動力科技的輔助。

iDrive中文化控制系統含自設功能快捷鍵整合BMW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

藉由車側輪拱上與後車尾攝影機的輔助,讓M6可提供許多輔助影像於中央螢幕上,有利於停車時的外部狀況判別。

多種材質的運用,包含提升戰鬥氣息不可或缺的碳纖維飾板。

空間大卻使用角度不甚順手的中央扶手下方手套箱,內有AUX-In外接音源裝置。

M款雙前座電動調整座椅含駕駛座記憶裝置,調整機制相當齊全,包覆性與支撐度無可挑剔;為了讓後方乘客便利進出,也有快捷拉把與前座電動前後調整按鈕。

後座空間雖然可以乘坐一名成人,但以圖中170cm身高的筆者所示,並不相當建議長途搭乘,會稍感侷促。

迎賓飾板清楚表明身分,但腳踏組中僅有休息踏板為金屬材質。

後廂提供電動尾廂門機制。

除了完全後座買家取向的760Li車型以外,M6可以說是目前在台灣以自駕設定的車款中最為高價的車型,也因此,BMW除了動力以外,更將所有科技豪華配備傾全力的予以搭載,將GT精神以最先進的包裝讓車迷朋友享用;在M6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最飽滿的M Power,可以感受到高效動力的結合,也可以感受到BMW對於車室的精雕細琢,所有藍白廠徽的精華,你大多都可以在M6上完全感受,且是以BMW最建議的駕駛角度去感受。

BMW M6五視圖與基本規格表

文=葉毓中  攝影=李承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