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談談鳳飛飛的台語調 (上) ─ 那場未竟的台灣歌謠演唱會

yam蕃薯藤新聞/陳志龍 2013.01.02 00:00
猶記2011年帽子歌后鳳飛飛開心向歌迷宣布將舉行首次的「全台語」演唱會,當時記者會現場鳳飛飛還透露早在民國81年時就有舉辦「台灣歌謠演唱會」的想法。可惜後來一代巨星不幸殞落,使得這場演唱會成了歌迷心中永遠的遺憾。然細數鳳飛飛的音樂作品絕大多數都是以國語歌曲為主,雖也有幾首如「心肝寶貝」、「想要彈同調」等後期的台語歌曲與零星出版的台語歌謠專輯,但始終不是鳳飛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作品。那麼對鳳飛飛而言,舉行一場「全台語」演唱會的背後又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 鳳飛飛出生桃園大溪,說起來台語才是她的母語,只是在當時台灣特殊的時空背景下,國語被定為「官方語言」,台語則被刻意「隱蔽」。藝人為了登上主流媒體,順利進入大眾市場,使用國語便成了某種「無可避免」的選擇。這對原本即以國語為母語的藝人而言自然沒有困難,但對成長過程中並不慣用國語如鳳飛飛的藝人來說,從台語「過渡」到國語就需要花費額外精力學習與適應(就如同今日許多國語演員也得惡補台語以爭取本土劇的演出機會一樣),也因此才有她早期一些歌曲錄音聽得出來捲舌音不甚到位的個人咬字特色。 日後鳳飛飛成功以國語歌曲走紅歌壇,並主持黃金時段的大型綜藝節目,對當時聲望如日中天的她而言,等於某種程度上掌握了難得的自主性與發言權,雖然個人力量仍難與整個國家機器對抗,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她在當時規定電視台一天只能播放兩首台語歌的限制下,在自己主持的「我愛週末」節目現場,首開先例演唱「月夜愁」,沒想到反應熱烈,之後陸續在節目中安排演唱「心酸酸」、「雨夜花」等台語歌謠,更因此出版了四張台語歌謠專輯。 雖然鳳飛飛幾乎是以偷渡的方式讓台語歌謠登上重要時段的電視節目,但並不表示其中包含其個人對國家箝制本土文化發展等政策有深具個人意識的反動,以鳳飛飛質樸淳厚的個性來看,這樣的「偷渡」毋寧視作其個人對內在情感一種深切而無可迴避的回歸與召喚。 曾有鳳飛飛桃園的老鄰居說鳳媽媽就是鳳飛飛的啟蒙老師,原來鳳媽媽很會唱台灣歌謠,從小在媽媽的一手調教下,奠定了鳳飛飛的歌唱實力。作家小野也曾表示鳳媽媽愛唱台灣歌謠的程度像一本活百科全書。他也引述鳳飛飛的話說:「媽媽常向我嘀咕,說要把這些歌唱出來,因為她很愛唱。」恐怕就是這些看似微小而個人性的原因,卻已經根深蒂固地沉積在鳳飛飛的血液裡頭,從那些歌謠裡頭除了感受到語言本身具足的美感與韻律,甚至歌曲裡頭所描述的種種愛怨情狀都可能是這位日後演唱許多濃烈國語情歌的歌手,其情感最初的想像與原型。 所以「台語的鳳飛飛」,不論是整理所謂的台灣歌謠,或以台語方式演唱歌曲,對鳳飛飛而言恐怕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一方面是個人情感上「落葉歸根」式的回歸,一方面也有「承先啟後」式的傳承。雖然在她全盛時期的幾張台語歌謠專輯,很容易就淹沒在她龐大又驚人的國語唱片脈絡裡,但1991年她「復出」歌壇的專輯《浮世情懷》裡頭一首原本不在主打歌之列,描寫父母對子女殷切盼望的台語歌「心盰寶貝」,由當時初為人母的鳳飛飛唱來格外感人,意外讓這首歌成為這張專輯的救命功臣,更成為後期鳳飛飛重要代表作品。也或許是有了這首台語歌在市場上的成功,讓鳳飛飛更有信心地去進行之後《想要彈同調》系列對台語歌謠有計畫的整理工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