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刺青般的叛逆 何思芃闇流個展

民生@報/陳小凌 2012.12.31 00:00
圖說:何思芃在作品「浮島」前。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33歲的何思芃,將自己收藏的古董珠寶與繪畫融合出充滿故事般的詩意, 受西方美術教育,與書法家的母親董陽孜影響,對於當代藝術,她有別具一格的想法,不斷去思考結合各種藝術創新的可能性。正在誠品敦南藝文空間發表的「闇流」個展,其插畫作品流露出她對古典、傳統學院派的反抗,以及學生時期對於創作無法伸張自身異議的抒發;進一步地說,藉由墨水筆任由思想奔馳,宣洩如刺青般的叛逆意味。

何思芃自學生時期開始接觸並收藏西洋古董珠寶,1979年生於美國,成長於台北,畢業於英國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主修平面設計,回國後曾於誠品書店、JRV International等從事平面設計工作。自學生時代就展現了對古董時尚珠寶的熱愛,2008年取得美國GII珠寶鑑定證書。

自從可可‧香奈兒女士於1960年代,使用仿珠、玻璃、鍍金以及半寶石等材質設計珠寶,女人開始有了可搭配服裝、增加個人風格的流行飾品,以嶄新手法將珠寶推向流行時尚導向的市場;這讓何思芃有新的啟發,開始嘗試以珠寶設計為主,結合書法美學與珠寶晶體空間,來開啟自己的創作。

「在我眼裡,每一件骨董珠寶都有她們自己的靈魂,我常想自己有緣擁有,真是福氣!」她經常拿出自己的珠寶收藏放置工作檯上一角,凝神觀賞的同時,不自主的描繪出抽象或是意象的線條,延伸出形體外的圖騰觸角,以充滿生命的爆發力在指間綻放,其中有對比,但更揭發出自己內心中的情感、叛逆的個性,生活的痕跡,有焦慮、有不安,但重要是自己心境的轉換和沉澱,都轉化在一件件的創作中。

「有時將作品放置一晚,第二天再看時,禁不住自問:『這是我畫的?』竟然會有陌生的感覺。」直覺的反射,創作時許多來自潛意識的念頭,「就像平常沒出現的我,潛藏在許多圖騰符號中。」例如作品「睛」,透過我們的眼睛解剖,眼神的流轉像時鐘般,數說著心情、故事,甚至承載着淚珠。

「浮島」是到馬祖時看到海上無數小島所畫下的記憶素描。這些小島只在退潮時露出海面,捕魚者必須趕在漲潮時快速踏着還露出海面的岩石回到岸上。何思芃說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它在清晨提供人們清楚得路徑通往小島,盡情捕撈豐富的漁獲,但又必須在傍晚海水漲起迅速離開,如多留戀片刻,將無路可歸。人生彷彿也是如此,該離開時就得離開,眷戀只會徒增悲傷。

因此,在「這是>>>?」系列中,她運用曼陀羅圖騰,加上七彩顏色,將動物和人形溶入其中,試圖解構人類並非宇宙的主宰,我們只是萬千物種中一個,如此渺小卻自大,借大自然最純粹豐富的色彩-彩虹,來暗喻人類與大自然相依相惜的關係。

從小到大常隨母親看展覽聽音樂,不自覺的感受到藝術對自己的影響;小時曾怨過母親只顧創作,也只有當自己第一次發表創作,才能深刻體會到母親執着藝術,追求完美的心境,而今她努力走不一樣的路,刺青般叛逆的心境,描繪出細膩的線條底下,去挑戰自己心中的藝術。

何思芃繪畫創作骨董珠寶收藏展期至2013年1月6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