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行政部門使用派遣人力的比率應有上限,若需要長期人力,就應回到正常的雇傭關係。但馬政府卻大量僱用派遣人員,創造不穩定就業,規避雇主責任,對民間企業來說,是最壞的示範;若民間企業也都有樣學樣,不僅讓就業環境日益惡化,更會壓縮到正職勞工的生存權。
全國自主工聯執行長朱維立表示,政府應該讓公務體系單純化,經過考試錄取的就是公務員,沒經過考試的是適用勞基法的勞工,並由政府作為這些派遣勞工的直接雇主,而非委外找派遣公司,避免層層剝削的情況發生。
朱維立說,以國立台中美術館為例,過去政府撥給每名員工的薪資至少三萬三千元至三萬五千元,派遣工卻只拿到兩萬三千元,超過三成的薪資被派遣公司剝削,但派遣工為了生存也只能任人魚肉,而政府則是間接加害派遣工的最大幫兇。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則認為,私人企業為因應景氣循環,僱用合理比率的派遣工,能增加企業經營彈性,但既然政府有用人需求,就應創造穩定的工作機會,而非採用派遣制度;很多派遣工在公家機關工作了十多年,卻每年更換派遣公司,相對於正職員工,派遣工薪資所得與升遷制度比較不受保障,政府不應坐視這種同工不同酬的情況發生。
另外,目前不少派遣勞工在公部門從事核心業務,孫友聯認為,派遣人員從事的業務範圍應有一定限制,因為派遣人力更迭頻繁,加上欠缺職前教育、不諳法令,難免影響公務機關的業務流程,甚至造成糾紛,損及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