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不滿政治 俄國青年人才外流

立報/本報訊 2012.12.26 00:00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過去10年來,有超過250萬名俄羅斯人離開祖國,讓俄羅斯陷入優秀人力缺乏的危機。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國市調公司POMIR,全俄羅斯有1/3的年輕專業人才考慮到海外工作。其中有許多人計畫要到經濟表現比俄羅斯差的國家工作。究竟,他們想要離開的原因為何?陸德科(Grigory Rudko)就是夢想能出國的青年之一,他決定要冒險一試。他畢業自蒙太奇之父艾森斯坦(Sergey Eisenstein)曾任教過的俄羅斯頂尖大學國家電影學院(Gerasimov Institute of Cinematography);現在陸德科搬到舊金山,創辦自己的公司,一間名為照片時光機(Photo Time Machine)的線上資料庫。青年對現狀無力陸德科表示,在美國創業較容易,也較有可能獲利,而且要面對的官僚體制和政治問題也沒有像在家鄉俄羅斯一樣惱人。「我希望能盡量與家鄉所發生的事保持距離,但事實證明這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他表示:「我在俄羅斯時壓力很大。當你要一直承受這種負面感覺時,那是一種自我毀滅,領導你走向虛無,什麼都無法給你。」在俄羅斯,陸德科為數間電視台擔任攝影師,拍攝了一些紀錄片。「我到俄羅斯不同地方去旅行,在北高加索地區拍片,但大多數我所見證且拍下的畫面並無法在國營電視台中播出,我必須要把影片賣給外國媒體。」「到了一個階段,我對於看到真實世界的畫面,但在國營電視台各頻道看到完全不同影像的這種生活,感到疲憊。」但是,陸德科的朋友並不是都和他有一樣的看法。奇斯拉夫(Yulia Kiseleva)是陸德科在莫斯科讀電影學校時的同學。她選擇留在俄羅斯執導及剪輯紀錄片。她的最新作品《敞開懷抱》(Arms Wide Open)講的是一群俄羅斯年輕志工,如何幫助被子女遺棄的老年人。該片贏得了數個紀錄片大獎。奇斯拉夫表示:「我在這裡也能自我實現。在我的紀錄片中,我試著不要去強調,在俄羅斯事情有多糟。」「從許多事件來看,生活真的很糟。每一個社會議題都是一場悲劇。但我試著要展現仍有改善的方式,我選擇了嘗試讓現狀產生改變的主角。」「有些人會抱怨事情有多糟,而有些人則會起身改變現狀。」唯一讓她偶爾感到挫折的是,身為一名年輕母親暨專業人士,她竟負擔不起自己買一間公寓。但她知道,在歐洲或在美國,與她一樣的專業人士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奇斯拉夫認為,無論住在那個國家,總是會有讓你抱怨的事。「我確信,如果我住在美國,我可能還是會抱怨其醫療照護或昂貴的兒童照護服務。」她表示:「在莫斯科,我的孩子就讀免費的托兒所,我對此感到相當滿意。」「但我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你在一個國家住,明天搬到另一個國家,未來你也可能會回來。」去留祖國的世代差異雖然居住於都會區的俄國年輕人紛紛想往外移,大多數較年長世代,還有那些住在俄國鄉村地區的人,則連一本護照都沒有。俄國非官方民調組織列瓦達分析中心(Levada Centre)在研究中發現,有78%受訪者從未離開過國門。造成這種分歧,不僅是世代差異,也有政治因素。在今年3月的總統大選前,俄羅斯國家民意調查機構(VTSIOM)發現,93%支持蒲亭的受訪者不想要離開俄羅斯。部分評論家認為,領導階層對此情形感到滿意。《新政治》(New Politics)雜誌的安德魯森科(Lidiya Andrusenko)表示:「年輕異議人士離開祖國,而政權支持者則留下來。這對執政當局來說不是很舒服嗎?」也有人認為,這是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俄羅斯可能會失去社會中受的教育最多、思想最前進、也最會批判性思考的一個族群。」列瓦達分析中心的佐科亞(Natalya Zorkaya)表示。「這些人可以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驅動力,但當前的政治氣候卻讓他們覺得格格不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