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外評改自評 大學更須受檢驗

中央商情網/ 2012.12.26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12年12月26日電)大學評鑑將逐步由外評改為自評。學術界認為,自評不該「自掃門前雪」,應引入外部意見,讓辦學績效接受社會公評和檢驗。

現行大學評鑑由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執行,歷來爭議不斷,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今年7月便在院士會議批評,評鑑制度嚴重干擾學術自由,獲得廣泛響應。

因應各界批評,教育部考慮將大學評鑑,逐步由外評改為自評,明年起先從「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參與的34所大學開始試辦,由學校依發展特色訂出「自我評鑑機制」,之後再依認可的機制進行評鑑,將結果送交教育部認定。

但改成自評後,是否就能避免現行評鑑的流弊?台灣大學前教務長、食品科技所教授蔣丙煌便指出,台大是最早展開「自評」的學校之一,但一開始各系找來的評鑑委員,幾乎都在為系上講話,鮮少指出關鍵缺失。要說有提到缺點,大都是「缺人、缺錢、缺空間」,希望校方多給些資源。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任、世新大學前校長牟宗燦表示,不管是外評還是自評,都不能「自掃門前雪」,過程必須納入外部意見,一同激盪,才能找出學校不足的地方。

牟宗燦說,大學設定自評目標,必須認真考量本身的條件和資源、辦學特色,不能把高教評鑑中心訂定的指標照單全收,例如國際化、產學合作,對一些學校很重要,對一些學校來說,則不是重點。

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今天在公企中心主持「高等教育評鑑論壇」,休息時間受訪表示,政大已經在試辦自評,他都告訴院系,要勇敢地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教學評量方法,「中文系和電機系的指標,當然不會一樣。」必須告訴社會大眾,老師到底在教什麼,學生有沒有學會。

吳思華表示,其實很多學校都沒有自評的經驗,「這些不是我們原本就會的」,他希望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提供「典範」,讓各校有所依循。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永斌建議教育部,乾脆讓大學自己決定要不要接受評鑑。他相信一直拒絕「健康檢查」的學校,自然會讓民眾失去信心,造成招生困難,自然被市場淘汰。

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現在的外評機制,大學一直罵教育部,改成自評後,教育部一定還是會被罵,只是換成被立法院罵,覺得教育部沒有盡到監督責任。

黃榮村說,教育部一定要「放手」,寧願被罵也要建立自評制度,才能協助學校不斷改進。

大學評鑑一直備受爭議,尤其第一線教師反彈最大,總是認為「勞民傷財」。但對家長、學生、一般社會大眾來說,亟需一個公正中立管道,瞭解各校的辦學績效,而不是被迫相信學校的宣傳廣告。

未來改為自評,除了過程必須納入更多公正人士的意見,避免流於「擦脂抹粉」、「自我感覺良好」,評鑑結果也該比照現行制度,公諸於世,讓社會一同來檢視。畢竟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民眾有權知道自己付出的稅金和學費,到底有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