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精工耗6年 百年古蹟陳德星堂 修復

自由時報/ 2012.12.26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有百年歷史的三級古蹟台北市陳德星堂,為北台灣最大的陳氏宗祠,歷經六年修復,從三川殿、過水廊、正殿、屋頂、彩繪工程逐步完工,不僅展現家族的凝聚力,也見證歷史和工藝的傳承。

坐落在寧夏路廿七號的「陳德星堂」,歷經日本殖民統治下被迫遷徙的滄桑歷史,清光緒年間,原址在台北府城內的「龍脈寶地」,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日治初年,日本政府為了建造總督府,強行徵地,將陳氏宗祠拆除,族人失去了祭拜處所,不斷據理力爭,日人才同意用大稻埕寧夏路現址土地交換,「陳德星堂」得以在民國元年動工重建新祠,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陳德星堂」民國七十四年公告為三級古蹟,在宗族內修復小組的推動下,從民國九十六年起著手進行建築本體修復工程,今年完工,修復工程費共四千三百萬元,文化局補助約一千三百萬元,其他由家族自籌。

財團法人「陳德星堂」董事長陳澤永也說,修復過程中碰上最大困難就是傳統匠師難尋,偶然碰上剪黏大師陳天乞的孫子陳世仁來訪,意外「自投羅網」,得以集眾人之力完成修復,也讓即將失傳的工法得以延續。

負責修復調查研究的古蹟專家李乾朗教授說,陳德星堂建築精緻宏偉,三川殿前特色一對雙龍石柱,一隻在上、一隻在下,以「升龍」與「降龍」並列,名為「天翻地覆龍」,此柱為全台第一對,後續也被其他廟宇仿效。另外,正殿內龕前一對全錫製作的「騎象天宮」燭台,也為台灣罕見之例。

陳家昨天上午舉辦隆重的三獻禮祭祀大典,郝龍斌出席時也表示,「陳德星堂」是台北市兼具宗族象徵與文化資產多重意義的建築之一,祠堂經歷了大時代的流轉變遷,同時也是台北市城市發展歷史的重要象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