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解決學用落差 政策要動起來

中時電子報/李明賢/台北報導 2012.12.25 00:00
  22K起薪的「天花板效果」,讓社會新鮮人大嘆看不到未來,行政院也嚴肅面對此一現象,並組跨部會專案小組研商因應之道。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解釋,政府積極透過政策利多、法規鬆綁來調整產業結構,來提高企業的用人需求,教育等相關部門也努力減少產學訓用落差,「學校訓練出來人才要符合就業市場需求,才能徹底解決22K的問題」。   行政院已組成景氣因應小組,包括推動一連串政策利多來爭取台商回流、提振經濟景氣,提高勞工薪資也是主要目標。政院秘書長陳士魁解釋,要如何改變勞工薪資結構,包括總統府與行政院就此多次交換意見,雙方認為要先調整企業結構,他反問「當國內企業都以低利代工為主,如何拉高勞工薪資?」   尹啟銘表示,政府除積極爭取台商回流,從基本面改善產業體質,創造本勞藍領與白領就業率;並透過政策利多加強產學合作,包括投入經費每年培養五百到一千名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減少產學訓用落差,透過多管齊下才解決問題。   「要給22K或30K,企業也會先看你能夠值多少錢!」尹啟銘坦言,政府除了透過政策提高企業的用人需求,關鍵仍要減少產學訓用落差,勞委會職訓局職業訓練課程,有六成五屬於大專學生,代表大專學生所學無法適應職場或缺少一技之長。   政務委員管中閔則認為,台灣的人才需求結構呈現「倒三角形」,供給結構卻是「鑽石型」,高、低階人才不足,中階過剩;他建議教育體系引入市場機制,包括鬆綁大學學費、校務經費運用等規定,並檢討公費留學制度,用以培養高階人才等措施,來調整人力素質。   負責勞工政策的政務委員薛承泰也說,從提高勞力素質的原則上,他贊成要提高大專學生的起薪。唯有雇主提高起薪,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質勞力投入職場,形成良性循環作用;反之,若雇主不願提高起薪,只會讓大專學生卻步,不願投入職場。   他也提到,當初政府要減緩金融海嘯的高失業率,加上要提高大專生投入勞動市場參與率,才會提出22K,讓剛畢業、缺乏一技之長的學生可立即投入職場;22K有其時空背景與正面價值,「當各界把低薪原因歸結是此一政策的後遺症,只是把22K當成替罪羔羊」。   「我女兒當初也是領22K!」薛承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22K是因應金融海嘯的政策產物,整個專案僅三萬多人,占每年二十萬大專畢業生比例不高,加上該專案僅執行一年,根本無法影響市場的薪資結構。   雇主為何不願提高薪資?薛承泰解釋,除了大環境影響,九四年實施勞退新制也是原因之一。因為雇主須強制替勞工提撥六%,雇主也會視同這是勞工實質薪水之一,進而影響加薪意願。   政府是否祭出租稅優惠等政策利多來爭取廠商加薪?薛承泰則說,這要行政院整體考量,「這我不能多講,但我贊成22K薪資應該往上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